兔罝

肃肃兔罝,椓之丁丁。赳赳武夫,公侯干城。
肃肃兔罝,施于中逵。赳赳武夫,公侯好仇。
肃肃兔罝,施于中林。赳赳武夫,公侯腹心。
类型: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捕兽的网结得紧又密,布网打桩声声碎。武士气概雄赳赳,是那公侯好护卫。
捕兽的网结得紧又密,布网就在叉路口。武士气概雄赳赳,是那公侯好帮手!
捕兽的网结得紧又密,布网就在林深处。武士气概雄赳赳。是那公侯好心腹!

注释
肃肃(suō):网绳整饬严密的样子。罝(jū ):捕兽的网。
椓(zhuó ):打击。
丁丁(zhēnɡ ):击打声。布网捕兽,必先在地上打桩。
赳赳:威武雄健的样子。
公侯:周封列国爵位(公、侯、伯、子、男)之尊者,泛指统制者。
干:盾牌。城:城池。干城,比喻捍卫者。
逵(kuí ):九达之道曰“逵”。中逵,即四通八达的路叉口。
仇(qiú ):通“逑”。
林:牧外谓之野,野外谓之林。中林,林中。
腹心:比喻最可信赖而不可缺少之人。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鉴赏

  将打桩设网的狩猎者,与捍卫公侯的甲士联系起来,似乎也太突兀了些。但在先秦时代,狩猎本就是习练行军布阵、指挥作战的“武事”之一。《周礼·大司马》曰:“中春,教振旅。司马以旗致民,平列陈(阵),如战之陈,辨鼓铎镯铙之用,……以教坐作、进退、疾徐、疏数之节,遂以蒐田(打猎)。”其他如“中夏”、“中秋”、“中冬”,亦各有“教茇舍(野外驻营)”、“教治兵”、“教大阅(检阅军队的综合训练)”的练兵活动,并与打猎结合在一起进行。按孔子的解释就是:“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兵者凶事,不可空设,因蒐狩(打猎)而习之。”打猎既为武事,则赞美公侯的卫士,偏从打桩设网的狩猎“兴起”,也正在情理之中了。

  一场紧张的狩猎就将开始。从首章的“肃肃兔罝,椓之丁丁”,到二章、三章的“施于中逵”、“施于中林”,虽皆为“兴语”,其实亦兼有直赋其事的描摹之意。“兔”解为“兔子”自无不可,但指为“老虎”似更恰当。“周南”江汉之间,本就有呼虎为“於菟”的习惯。那么,这场狩猎所要猎获的对象。就该是啸声震谷的斑斓猛虎了!正因为如此,猎手们所布的“兔罝”,结扎得格外紧密,埋下的网桩,也敲打得愈加牢固。“肃肃”,既有形容布网紧密之义,但从出没“中逵”、“中林”的众多狩猎战士说,同时也表现着这支队伍的“军容整肃”之貌。“丁丁”摹写敲击网“椓”的音响,从路口、从密林四处交汇,令人感觉到它们是那样恢宏,有力。而在这恢宏有力的敲击声中,又同时展示着狩猎者振臂举锤的孔武身影。

  从诗中所咏看,狩猎战士围驱虎豹的关键场景还没有展开,就突然跳向了对“赳赳武夫”的热烈赞美。但被跳过的狩猎场景,其实是可由读者的丰富想像来补足的。《郑风·大叔于田》就曾描摹过“火烈具举,襢裼暴虎(袒胸手搏猛虎)”的惊险场面,以及“叔善射忌,又良御(车)忌,抑磬控忌(忽而勒马),抑纵送忌(忽而纵驰)”的追猎猛兽情景。这些,都可在此诗兴语的中断处,或热烈赞语的字行间想见。而且由猎手跳向“武夫”,由“兔罝”跳向“干城”,又同时在狩猎虎豹和沙场杀敌之间,实现了刹那间的时空大转换:这些在平时狩猎中搏虎驱豹的健儿,一旦出现在捍卫国家的疆场之上,将在车毂交错、箭矢纷坠之际,挥戈击退来犯强敌,而巍然难摧如横耸的城墙。于是一股由衷的赞美之情,便突然充溢于诗人胸际,甚至冲口而出,连连呼曰“赳赳武夫,公侯干城(好仇、腹心)”了。

  诗写得很自豪。在三章相叠的咏唱之中,这种自豪也因了“干城”、“好仇”以至“腹心”的层层推进,而增添了一种神采飞扬的夸耀意味。这对那些“公侯”来说,有这么一些孔武有力之士为其卖命,当然是值得自矜的。但对于“春秋无义战”的那个时代来说,甘将一身武艺,售予公侯之家,而以充当他们的“腹心”为荣,就很难说是一件幸事了。《诗经》“国风”中另一些为离乡背井、久役不归或丧身异域,而咽泣、哀号和歌哭的诗作,也许更能透露:在这种夸耀背后,还掩盖着怎样一种广大无际的悲哀。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知《毛诗序》、朱熹《诗集传》以为诗的主旨是讲“后妃之化”、“(周)文王德化之盛”,实在令人感到穿凿牵强,而欧阳修《诗本义》、方玉润《诗经原始》所持的“美武夫忠勇说”、“咏武夫田猎说”差为近之。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创作背景

  先秦时代,狩猎本是习练行军布阵指挥作战的武事之一,这点在《周礼·大司马》中有记载,这首兔罝即是对当时狩猎的情况的记载和对勇武的战士的形象歌颂的诗歌。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赏析二

  从首章的“肃肃兔罝,椓之丁丁”,到二章、三章的“施于中逵”、“施于中林”,虽皆为“兴语”,其实亦兼有直赋其事的描摹之意,一场紧张的狩猎就将开始。“兔”解为“兔子”自无不可,但指为“老虎”似更恰当。“周南”江汉之间,本就有呼虎为“於菟”的习惯。那么,这场狩猎所要猎获的对象。就该是啸声震谷的斑斓猛虎了!正因为如此,猎手们所布的“兔罝”,结扎得格外紧密,埋下的网桩,也敲打得愈加牢固。“肃肃”,既有形容布网紧密之义,但从出没“中逵”、“中林”的众多狩猎战士说,同时也表现着这支队伍的“军容整肃”之貌。“丁丁”摹写敲击网“椓”的音响,从路口、从密林四处交汇,令人感觉到它们是那样恢宏,有力。而在这恢宏有力的敲击声中,又同时展示着狩猎者振臂举锤的孔武身影。

  从诗中所咏看,狩猎战士围驱虎豹的关键场景还没有展开,就突然跳向了对“赳赳武夫”的热烈赞美。但被跳过的狩猎场景,其实是可由读者的丰富想像来补足的。《郑风·大叔于田》就曾描摹过“火烈具举,襢裼暴虎(袒胸手搏猛虎)”的惊险场面,以及“叔善射忌,又良御(车)忌,抑磬控忌(忽而勒马),抑纵送忌(忽而纵驰)”的追猎猛兽情景。这些,都可在此诗兴语的中断处,或热烈赞语的字行间想见。而且由猎手跳向“武夫”,由“兔罝”跳向“干城”,又同时在狩猎虎豹和沙场杀敌之间,实现了刹那间的时空大转换:这些在平时狩猎中搏虎驱豹的健儿,一旦出现在捍卫国家的疆场之上,将在车毂交错、箭矢纷坠之际,挥戈击退来犯强敌,而巍然难摧如横耸的城墙。于是一股由衷的赞美之情,便突然充溢于诗人胸际,甚至冲口而出,连连呼曰“赳赳武夫,公侯干城(好仇、腹心)”了。

  诗写得很自豪。在三章相叠的咏唱之中,这种自豪也因了“干城”、“好仇”以至“腹心”的层层推进,而增添了一种神采飞扬的夸耀意味。这对那些“公侯”来说,有这么一些孔武有力之士为其卖命,当然是值得自矜的。但在另外一个方面,对于“春秋无义战”的那个时代来说,甘将一身武艺,售予公侯之家,而以充当他们的“腹心”为荣,就很难说是一件幸事了。《诗经》“国风”中另一些为离乡背井、久役不归或丧身异域,而咽泣、哀号和歌哭的诗作,也许更能透露:在这种夸耀背后,还掩盖着怎样一种广大无际的悲哀。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诗人:佚名

亦称无名氏,是指身份不明或者尚未了解姓名的人。源于古代或民间、不知由谁创作的文学、音乐作品会以佚名为作者名称。...
复制作者 佚名
猜您喜欢

齐宫辞 其一

形式:

西日尚未落,已闻车声来。 美人卷帘待,羊至亦徘徊。

复制 屈大均 《齐宫辞 其一》
类型:

赠徐处士

形式:

虎生而文炳,凤鷇已五色。 天性本自然,岂以文章饰。 美才忌轻出,所志非官职。 诸葛骋龙光,游步以自适。 乱世无全臣,欲仕非其国。 四方正云扰,大汉多蟊贼。 抚弦复搦矢,不射非无力。 荀彧王佐风,从曹至今惜。 霜降草乃成,雪深梅始识。 与君松柏姿,无苦岁寒逼。 何以结久要,艰难事潜德。

复制 屈大均 《赠徐处士》

进帆石门怀古作

形式:

洋洋牂牁水,万里番禺通。 百川灌其西,三江潴而东。 分源自夜郎,合流趋郁铜。 势束高要崄,声奔昌乐泷。 春膏溉雄田,夏涨挟旧风。 滔滔安所归,溟渤朝祝融。 崩波吭一门,喷激争其冲。 竦石尽壁立,沓潮声相舂。 我舟朝溯洄,暮犹双阙中。 飞峡有惊瀑,穿林多横峰。 耽兹山水胜,挂帆时来从。 楼船想杨仆,策略怀唐蒙。 奇道乃自泄,偏霸知将终。 裸国亦称王,矧尔臣佗雄。 中华当拓境,扬越先成功。 前军寻狭破,后骑石门攻。 蠢尔一州主,汉为天下宗。

复制 屈大均 《进帆石门怀古作》
类型:

走笔奉答湖州徐蘋村司业见赠之作用元韵

形式:

吴兴山水地,苕霅美无双。 有客从天目,来游至海幢。 徐陵人望重,司业我心降。 丽藻流金薤,雄谈倒玉缸。 篇奇争二华,句险夺三泷。 凤咮池教染,龙文鼎许扛。 才真金马朔,迹岂鹿门庞。 肯度金芝涧,还穿石笋矼。 坐应陪麈尾,行定刷风鬃。 果下蛮奴犊,花边小疍艭。 东寻黄木浦,北指白云淙。 花汲佗王井,岩窥鲍女窗。 西番莲灼灼,南汉水浲浲。 霸国馀啼鸟,仙家但吠厖。 忘归频烛秉,不寐任钟撞。 郑氏元多酒,潘家亦有江。 宾休辞斗石,事可照乡邦。 贝叶开芳树,梅葩吐古桩。 无言偏玉振,有道自金枞。 陆贾光扬越,相如重冉駹。 风流谁更擅,文采世多哤。 黑白丝千缕,玄黄血一腔。 只须箫婉婉,更用鼓逄逄。 陶写无昏旦,兰膏注满缸。

复制 屈大均 《走笔奉答湖州徐蘋村司业见赠之作用元韵》

卖花声 旧曲中

形式:

桃叶渡东西。 白鹭飞低。 裙腰草长与桥齐。 一代曲中人已尽,剩有香溪。 脂水半成泥。 流入湖堤。 荷花欲踏紫骝嘶。 燕子衔将魂片片。 可是深闺。

复制 屈大均 《卖花声 旧曲中》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校园文学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