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府

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
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庭月色好谁看。
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
已忍伶俜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井畔梧桐在秋夜的风中抖动,只有蜡烛残光照着孤单的我。
长夜里号角声悲壮似在自语,天空中的月色虽好谁与我共赏。
光阴荏苒哪里寻觅亲人音信?关塞一片萧条寻找归路艰难。
我已忍受十年的飘零生活,把家安在这里不过勉强栖身。

注释
府:幕府。古代将军的府署。杜甫当时在严武幕府中。
井梧:梧桐。叶有黄纹如井,又称金井梧桐。梧:一作“桐”。
炬:一作“烛”。
“永夜”句:意谓长夜中唯闻号角声像在自作悲语。永夜:整夜。自语:自言自语。
中天:半空之中。
风尘荏苒:指战乱已久。荏苒:犹辗转,指时间推移。
关塞:边关;边塞。萧条:寂寞冷落;凋零。
伶俜(pīng):流离失所。十年事:杜甫饱经丧乱,从天宝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乱爆发至作者写诗之时,正是十年。
“强移”句:用《庄子·逍遥游》“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意,喻自己之入严幕,原是出于为一家生活而勉强以求暂时的安居。强移:勉强移就。一枝安:指他在幕府中任参谋一职。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赏析

  此诗首联倒装。按顺序说,第二句应在前。其中的“独宿”二字,是一诗之眼。“独宿”幕府,眼睁睁地看着“蜡炬残”,其夜不能寐的苦衷,已见于言外。而第一句“清秋幕府井梧寒”,则通过环境的“清”、“寒”,烘托心境的悲凉。未写“独宿”而先写“独宿”的氛围、感受和心情,意在笔先,起势峻耸。

  颔联写“独宿”的所闻所见,清代方东树指出:“景中有情,万古奇警。”而造句之新颖,也非同一般。七言律句,一般是上四下三,这一联却是四、一、二的句式,每句读起来有三个停顿。诗人就这样化百炼钢为绕指柔,以顿挫的句法,吞吐的语气,活托出一个看月听角、独宿不寐的人物形象,恰切地表现了无人共语、沉郁悲抑的复杂心情。

  前两联写“独宿”之景,而情含景中。后两联则就“独宿”之景,直抒“独宿”之情。“风尘”句紧承“永夜”句。“永夜角声”,意味着战乱未息。那悲凉的、自言自语的“永夜角声”,引起诗人许多感慨。“风尘荏苒音书绝”,就是那许多感慨的中心内容。“风尘荏苒”,指战乱延续的时间很长。诗人时常想回到故乡洛阳,却由于“风尘荏苒”,连故乡的音信都得不到。“关塞”句紧承“中天”句。诗人早在《恨别》一诗里写道:“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草木变衰行剑外,兵戈阻绝老江边。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好几年又过去了,诗人却仍然流落剑外,一个人在这凄清的幕府里长夜不眠,仰望中天明月,不由得心事重重。“关塞萧条行路难”,就是那重重心事之一。思家、忆弟之情有增无已,因为他还是没有办法回到洛阳。这一联直抒“宿府”之情。但“宿府”时的心情很复杂,用两句诗无法写完。于是用“伶俜十年事”加以概括,意蕴深远。

  尾联照应首联。作为幕府的参谋而感到“幕府井梧寒”,诗人联想到《庄子·逍遥游》中所说的那个鹪鹩鸟来。“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他从安史之乱以来,“支离东北风尘际,飘泊西南天地间”,那饱含辛酸的“伶俜十年事”都已经忍受过来了,如今却又要到这幕府里来忍受“井梧寒”。用“强移”二字,表明他并不愿意来占这幕府中的“一枝”,而是严武拉来的。用一个“安”字,不过是诗人自我解嘲。诗人一夜徘徊徬徨、辗转反侧,心中并不安宁。

  诗中抒发的感情还是伤时感事,表达出作者对于国事动乱的忧虑和他飘泊流离的愁闷。正是始终压在诗人身上的愁苦使诗人无心赏看中天美好的月色。前六句具体写出了诗人对风尘荏苒、关塞萧条的动乱时代的忧伤。最后两句虽写“栖息一枝安”,但仍然是为他辗转流离苦闷。总之,诗人当时境遇凄凉,十年飘泊辗转,诗风沉郁。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代宗广德二年(764年)六月,新任成都尹兼剑南节度使严武保荐杜甫为节度使幕府的参谋。这首诗,就写于这一年的秋天。所谓“宿府”,就是留宿幕府的意思。因为别人都回家了,所以他常常是“独宿”。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井畔梧桐在秋夜的风中抖动,只有蜡烛残光照着孤单的我。 长夜里号角声悲壮似在自语,天空中的月色虽好谁与我共赏。 光阴荏苒哪里寻觅亲人音信?关塞一片萧条寻找归路艰难。 我已忍受十年的飘零生活,把家安在这里不过勉强栖身。

注释

府:幕府。古代将军的府署。杜甫当时在严武幕府中。 井梧:梧桐。叶有黄纹如井,又称金井梧桐。梧,一作“桐”。 炬:一作“烛”。 “永夜角声悲自语”句:意谓长夜中唯闻号角声像在自作悲语。永夜,整夜;自语,自言自语。 中庭:一作“中天”,半空之中。 风尘荏苒:指战乱已久。荏苒,犹辗转,指时间推移。 关塞:边关、边塞。 萧条:寂寞冷落、凋零。 伶俜(pīng):流离失所。 十年事:杜甫饱经丧乱,从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至作者写诗之时,正是十年。 “强移栖息一枝安”句:用《庄子·逍遥游》“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意,喻自己之入严幕,原是出于为一家生活而勉强以求暂时的安居。强移,勉强移就;一枝安,指他在幕府中任参谋一职。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评析

此诗是依人作客,抒写旅愁,有一种百无聊赖之情。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首联写独宿江城,环境清寒;颔联写“独宿”的所闻所见;颈联写战乱未息,处世艰难;末联写漂泊十年,如今暂且栖安。全诗表达了作者悲凉深沉的情感,流露了怀才不遇的心绪。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辑评

《瀛奎律髓》:此严武幕府秋夜直宿时也。三、四与“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同一声调,诗之样式极矣。 《唐诗品汇》:刘云:上、下沉着(“永夜角声”二句下)。 《汇编唐诗十集》:八句皆对,韵度不乏,非老杜不能。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虞伯生曰:第二联雄壮工致。当时夜深无寐独宿之情,宛然可见。唐陈彝曰:“悲自语”二字,说“角声”,妙,妙。妆点联法,在“荏苒”、“萧条”四虚字。唐孟庄曰:好不能看,方见其苦。周珽曰:孤衷幽绪,低徊慨切。 《杜臆》:“永夜角声悲”、“中天月色好”为句,而缀以“自语”、“谁看”,此句法之奇者,乃府中不得意之语。……余初笺将三、四联“悲”、“好”,连上为句法之奇。今细思之,终不成语。盖“悲”、“好”当作活字看。 《瀛奎律髓汇评》:纪昀:八句终有拙意。许印芳:八句对。八句收到“宿府”,回应首句,法律细密。晓岚以词语之工拙苛求古人,吾所不取。冯舒:三、四之高妙,亦不在于声调。 《杜诗详注》:朱瀚曰;“一枝”应“井梧”,“栖息”应“独宿”,格意精妍。 《杜少陵集详注》:此秋夜“宿府”而有感也。上四叙景,下四言情。首句点“府”,次句点“宿”。角声惨栗,悲哉自语;月色分明,好与谁看:此“独宿”凄凉之况也。乡书阔绝,归路艰难;流落多年,借栖幕府:此“独宿”伤感之意也。玩“强移”二字,盖不得已而暂依幕下耳。” 《唐诗贯珠》:此诗对起对结,而气自流走。 《唐宋诗醇》:多少心事,于无聊中出之,字字沉郁。 《读杜心解》:“独宿”二字,诗之眼。“悲自语”、“好谁看”,正即景自伤“独宿”之况也。“荏苒”、“萧条”,则从“自语”、“谁看”中追写其故。而总束之曰“伶俜十年”,见此身甘任飘蓬矣。 《历代诗法》:写“独宿”之境,真主悲惋。令人想见其枕上踌躇,不能成寐。 《岘佣说诗》:“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悲”字、“好”字,作一顿挫,实七律奇调,令人读之烂不觉耳。 《唐宋诗举要》:吴北江曰:“永夜”二句皆中夜不眠凄恻之景,而不明言,故佳。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杜甫介绍和杜甫诗词大全

诗人: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巩县(今河南巩义)人。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阳迁居巩县。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
复制作者 杜甫
猜您喜欢

赠中上座

形式:

粲可仍孙本吴产,万遍莲花亦遮眼。 时时幻作文於菟,寂寥恨得斯人晚。 我如叔夜七不堪,倦书羞学蠹书蟫。 已约东湖徐孺子,招公山北复山南。

复制 李彭 《赠中上座》

昌书记画梅

形式:

花柳春风纷衍,禅窗晚放横枝。 虢国生憎粉黛,晚妆淡扫蛾眉。

复制 李彭 《昌书记画梅》
类型:

元亮诗次玉局翁过二李故居韵赏仆作草堂于故园同赋一章

形式:

兄家咸阳公,馀泽被岩麓。 怪底多圭璋,蓝田自生玉。 我独出衰绪,嗜酒仍爱竹。 昼眠殷晴雷,看云腰不束。 作堂延野色,风吹草心绿。 情间飞鸟亲,相呼暝投宿。 往往辽东鹤,来栖手栽木。 心期得幽子,浩歌去边幅。 抱瓮同灌畦,牵萝来补屋。 修文不无人,付渠调玉烛。

复制 李彭 《元亮诗次玉局翁过二李故居韵赏仆作草堂于故园同赋一章》

黄冈尉钱绅种莲其上开轩榜曰起灵盖取鲍参军荷花赋超四照之灵本云

形式:

平吴利在获二陆,我得斯人一夔足。 明光射策卷波澜,灞桥新诗挟冰玉。 只因心赏鲍参军,种花欲招千载魂。 笔端有口不倚辨,尽付此花生气存。 一代风流几顿尽,汉官威仪聊复正。 觅句何劳梦惠连,解颐未用呼匡鼎。 秋风蘋末助飕飗,花药应须让一头。 何必嘉陵种嘉橘,始拟人间千户侯。

复制 李彭 《黄冈尉钱绅种莲其上开轩榜曰起灵盖取鲍参军荷花赋超四照之灵本云》

题包虎枕屏

形式:

两虎肉醉欲醒时,饥肠得饱恣游嬉。 一虎当岩自哮吼,朝欲食子暮食妃。 最后一虎绝长者,坐啸眼有百步威。 豺狼当道正须汝,莫寻兔径问狐狸。

复制 李彭 《题包虎枕屏》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校园文学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