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归鹿门歌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韵译 黄昏时山寺的钟声回荡山谷,渔梁渡口处一片喧闹的声音。 人们沿着沙岸向江村走过去,我也乘坐一叶小舟返回鹿门。 鹿门的月光使山树显现出来,我忽然来到了庞公隐居之地。 清冷的山岩路寂静的林间道,唯有隐居的人在此飘逸来去。 散译 天色已近黄昏,山寺里的钟声响起,渔梁渡口人们争着过河,喧闹不已。行人沿着沙岸向江村走去,我也乘着小舟返回鹿门山。皎洁的月光照映着鹿门山,山树一片迷朦。忽然,仿佛不知不觉就到了庞公曾隐居的地方,也到了我现在的栖身之地。如门的山岩、松间的小路幽幽静静,只有隐者独自来去,与这美妙的大自然融为一体。

注释

鹿门:山名,在襄阳。 昼已昏:天色已黄昏。 渔梁:洲名,在湖北襄阳城外汉水中。《水经注·沔水》中记载:「襄阳城东沔水中有渔梁洲,庞德公所居。」 喧:吵闹。 开烟树:指月光下,原先烟雾缭绕下的树木渐渐显现出来。 庞公:庞德公,东汉襄阳人,隐居鹿门山。荆州刺史刘景升请他做官,不久后,携妻登鹿门山采药,一去不回。 岩扉:指山岩相对如门。 幽人:隐居者,诗人自称。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评析

此诗通过描写诗人夜归鹿门山的所见所闻所感,抒发了诗人的隐逸情怀。整首诗按照时空顺序,分别写了江边和山中两个场景,上个场景着眼于钟鸣、争渡、向江村、归鹿门等人物的动态描绘,下个场景侧重于月照、岩扉、松径等静态刻画,先动后静,以动衬静,写出鹿门清幽的景色,表现诗人恬静的心境,同时在清闲脱俗的隐逸情趣中也隐寓着孤寂无奈的情绪。全诗笔法顺畅,语言质朴,情感真挚。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辑评

宋·刘须溪《王孟诗评》:此诗为昔人所甚赏,尚非孟胜场,作手自辨。 明·高漫士《批点唐诗正声》:浩然作《鹿门歌》,其本象清彻闲淡备至。 明·钟退谷《唐诗归》:幽细之调,得此一转有力(「余亦」句)。 明·唐仲言《唐诗解》:此篇不加斧凿,字字超凡。 明·唐仲言《汇编唐诗十集》:浅浅说去,自然不同,此老胸中有泉石。 明·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清彻,真澄水明霞。陈继儒曰:明月在天,清风徐引,一种高气,凌虚欲下。知此可读孟诗。 清·张揔《唐风怀》:窈然幽绝。 清·刘邦彦《唐诗归折衷》:「幽」之一字,非孟襄阳其谁与?然篇不多见,即此五十六字,亦足当诸家工百言。 清·吴瑞荣《唐诗笺要》:韵事佳题,词不烦而意有馀,更妙在「庞公」不多铺张。 清·张谦宜《茧斋诗谈》:句句下韵,紧调也。脉却舒徐。 清·宋宗元《网师园唐诗笺》:入画(「余亦」句)。 清·张文荪《唐贤清雅集》:幽秀至此,直是诗中精灵。 清·施均甫《岘佣说诗》:孟公边幅太窘,然如《夜归鹿门》一首,精幽绝妙,才力小者,学步此仲,参之李东川派,亦可名家。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孟浩然介绍和孟浩然诗词大全

诗人:孟浩然

孟浩然,唐代诗人,孟子第33代。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
复制作者 孟浩然
猜您喜欢

黄莺儿 · 虞美人草

形式:

纤影弄轻风。记闲歌、楚帐中。盈盈欲舞轻身动。英雄路穷。 佳人泪红。莲花恨血胭脂重。别重朣。千年艳魄,争忍过江东。

复制 吴绡 《黄莺儿 · 虞美人草》

黄莺儿 · 洛阳花

形式:

几点守宫砂。茜红生、剪彩斜。一丛嫩绿纤枝亚。轻轻碎霞。 茸茸细芽。胭脂拂绰徐熙画。莫言夸。洛阳名好,休羡牡丹花。

复制 吴绡 《黄莺儿 · 洛阳花》

河满子 · 自题弹琴小像

形式:

最爱朱丝声淡,花前漫抚瑶琴。世上几人能好古,高山流水空寻。目送飞鸿天外,白云远树愔愔。 弹到孤鸾别鹤,凄凄还自沾襟。指下宫商多激烈,平生一片冰心。若话无弦妙处,何须更问知音。

复制 吴绡 《河满子 · 自题弹琴小像》

黄莺儿 · 蝴蝶花

形式:

日暖草花芳。满丛开,粉拍光。分明栩栩韩凭样。似临风探香。 怕轻飞过墙。垂须展翅青枝上。石阑边。几回欲画。点笔笑滕王。

复制 吴绡 《黄莺儿 · 蝴蝶花》

满江红 · 和曹顾庵年伯

形式:

秋近江南,荷香处、绿波烟涨。消永昼、一觞一咏,葛巾无恙。文宴不须陈玳瑁,淋漓醉墨瑶笺上。鲙松陵、新钓四腮鲈,渔家饷。 小鼎中,轻云漾。险韵句,频频唱。也胜它黄公垆畔,共酌村酿。细雨曾催杜老诗,花开不待三郎杖。看群贤满座似神仙,兰亭状。

复制 吴绡 《满江红 · 和曹顾庵年伯》
搜索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校园文学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