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风 · 唐风 · 扬之水

: 无名氏
扬之水,白石凿凿。素衣朱襮,从子于沃。既见君子,云何不乐?
扬之水,白石皓皓。素衣朱绣,从子于鹄。既见君子,云何其忧?
扬之水,白石粼粼。我闻有命,不敢以告人。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小河里的水啊汩汩流淌,光洁的山石被冲刷激荡。士兵白衣红领整装待发,跟随他从曲沃奔赴疆场。我们见到了勇武的桓叔,还有什么不欢乐的地方? 小河里的水啊汩汩流淌,光洁的山石白得发光亮。士兵白衣红袖整装待发,跟随他从鹄邑奔赴疆场。我们见到了勇武的桓叔,还有什么可担忧的地方? 小河里的水啊汩汩流淌,水底山石映出粼粼波浪。我刚刚得到起事的命令,不敢轻易告人传播四方。

注释

扬:激扬。一说扬为地名。 凿凿:鲜明貌。一说形容石头高低不平之状。 襮(bó):绣有黼文的衣领,或说衣袖。 从:随从,跟随。沃:曲沃,地名,在今山西闻喜县东北。 既:已。君子:指桓叔。 云何:如何。云,语助词。 皓皓:洁白状。 绣:刺方领绣。 鹄(hú):邑名,即曲沃;一说曲沃的城邑。 其忧:有忧。 粼粼:清澈貌。形容水清石净。 命:命令,政令。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评析

《国风·唐风·扬之水》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毛诗序》说这是拥立晋昭公强大的叔父的人讽刺晋昭公的诗。全诗三章,二章每章六句,一章四句。开篇以水起兴,暗示政局不稳,然后层层推进,显示出紧张又神秘的气氛,其构思在《诗经》中别具一格。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辑评

宋代朱熹《诗集传》:“水缓弱而石缠严,以比晋衰而沃盛。故欲以诸侯之服,从桓叔于曲沃,且自喜欢其见君子而无不乐也。”“闻其命而不敢以告人者,为之隐也。桓叔将以倾晋而民为之隐,盖欲其成矣。”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诗人:

...
复制作者 无名氏
猜您喜欢

漫兴

形式:

万井苍茫起野烟,风吹城下草芊芊。自娱粤吏曾箕踞,痛哭书生为倒悬。 云散不知龙五色,歌成浑似鹤千年。道傍暮雨愁沽酒,花落春残怨杜鹃。

复制 薛始亨 《漫兴》

尾犯 笋

形式:

竹秋小雨。早苔痕青坼,玳尖微露。参差渐过墙西角。 记衔蝉埋处。北窗漫斸,爱长夏、阴遮午。但抽芽、莫遣当扉,恐妨山客来去。 玉束嫩含芳乳。汲泉烹出翠釜。自燕飞春社,尝到清和,豆新同煮。 蚕事阑时,村村屋背,短筠捎树。拾烟箨、待制轻鞋,挑鞭重踏寒圃。 案《秋锦山房集》

复制 李符 《尾犯 笋》
类型:

洞仙歌 其二 九日酬别邵亦同

形式:

师门同学,询平生良友。闽海将军乱离后。到西泠桥畔,买醉垆头,人濯濯、彷佛月中春柳。 清才天付与,旅馆残灯,击钵催诗八叉手。更擅郭熙山,一箑相贻,写眼底、丹枫乌桕。 便送我、兰舟向淮阴,正茸帽风吹,黯然重九。

复制 李符 《洞仙歌 其二 九日酬别邵亦同》

摘红英 春雨惜花

形式:

鸳衾冷。春眠醒。温黁炉火销金饼。檐声细。添愁思。 料得烟梢,都无香气。 妆楼凭。钩帘听。暗倾一地胭脂凝。回心髻。簪花未。 怪他紫燕,衔来红碎。

复制 李符 《摘红英 春雨惜花》

滁州

形式:

南北谯形壮,东西路势连。河流烟树外,山绕郭门前。 过市求风栉,逢人问酿泉。空携诗屐在,一宿又笼鞭。

复制 李符 《滁州》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校园文学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