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石邑山中

浮云不共此山齐,山霭苍苍望转迷。
晓月暂飞高树里,秋河隔在数峰西。
类型: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天上的浮云不能与此山平齐,山峦云雾苍苍远望反更迷离。 拂晓弯月暂时飞隐到高树里,秋夜的银河远隔在数峰以西。

注释

石邑:古县名,故城在今河北获鹿东南。 浮云:飘动的云。《楚辞·九辩》:“块独守此无泽兮,仰浮云而永叹。” 共:同、与。 山霭(ǎi):山中的云气。唐·岑参《高冠谷口招郑鄠》诗:“衣裳与枕席,山霭碧氛氲。” 望:一作“翠”。 迷:分辨不清。 晓月:拂晓的残月。南朝宋·谢灵运《庐陵王墓下作》诗:“晓月发云阳,落日次朱方。” 暂:短暂、突然。 高:一作“千”。 秋河:秋夜的银河。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评析

这首七绝诗描绘了石邑山的迷人景色。前两句写傍晚投宿所见山之景,后两句写晓行山中所见天之色。全诗意境幽美,景中寓情,表达了诗人羁旅辛苦,孤独凄清的况味。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辑评

元·释圆至《笺注唐贤三体诗法》:改一“千”字,便成死句(“晓月暂飞”句下。按:“高”一作“千”)。 明·李攀龙、袁宏道《唐诗训解》:作句多奇。 明·唐汝询《唐诗解》:首言山之高,次言山之广。下联即首句意,“暂飞”、“隔在”四字奇绝。“云”、“霭”、“月”、“河”并用觉重。 清·何焯《三体唐诗评》:月为高树所蔽,河为远峰所隔,两句借明处讨出暗处,非身在万山之中不见其妙。 清·吴烶《唐诗选胜直解》:“晓月”、“秋河”二句,词最飞动,然亦五更景象也,而山之高、树之深,不言而喻矣。 清·黄叔灿《唐诗笺注》:写景如上二句,画不能到,人只赏下二句,不知上二句有虚情在内。 清·宋顾乐《唐人万首绝句选评》:极力写出,无雕琢痕,此君平高处。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韩翃介绍和韩翃诗词大全

诗人:韩翃

韩翃,生卒年不详,字君平,南阳(今河南南阳)人,唐代诗人。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天宝13年(754)考中进士,宝应年间在淄青节度使侯希逸幕府中任从事,后随侯希逸回朝,闲居长安十年。建中年间,因作一首《寒食》......
复制作者 韩翃
猜您喜欢

送徐季止还南雍

形式:

悠哉复悠哉,客眉郁郁今日开。 两家兄弟各千里,同日报道从南来。 忆我行年十八九,来往君家最云久。 君家兄弟世所稀,文采风流仍孝友。 吾家兄弟颛且蒙,气味颇与君家同。 夜镫对照南国雨,春服同行沂上风。 今夕何夕忽相见,高楼夜月频开燕。 人生会合那可常,忽忽城东又追饯。 吾家子由亦欲旋,治任约共枫桥船。 劝君为我还少住,别后离愁分四处。

复制 王鏊 《送徐季止还南雍》

秉之送至京口别去有诗和之 其二

形式:

相送不知远,直到江头住。 遥遥一片心,随我江北去。 子心在江北,我心在江南。 身心不相谋,日夕长酣酣。

复制 王鏊 《秉之送至京口别去有诗和之 其二》

燕巢叹

形式:

燕燕兮于飞,深深兮重闱。 朝卷帘兮放燕出,暮卷帘兮待燕归。 朝朝暮暮兮燕无我违,胡然兮一旦燕惊飞而不下,怅巢是而人非。 万里兮乌衣,去此兮畴依。 岂无连云画栋兮,诚不忍其故栖。 松楸郁郁兮京口之垄,逝将衔泥兮相孝子而营冢。

复制 王鏊 《燕巢叹》
类型:

宣庙画猫歌

形式:

禁柳疏疏还密密,狸奴稳卧阶前日。 日长睡起鸣一声,掉尾欲行还不行。 先皇为爱驯且异,呼之即来麾即逝。 偶然点缀为写生,毰毸毛衣狮子形。 绛罗垂垂铃索索,目光耽耽透帘箔。 纵然未解起捕鼠,鼠辈见之应胆落。

复制 王鏊 《宣庙画猫歌》

林屋洞口古井

形式:

闻有紫隐泉,閟在灵仙境。 金庭不可扣,且此汲寒井。 洞口有深井,云浆湛虚空。 我来携一罂,会与仙源通。

复制 王鏊 《林屋洞口古井》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校园文学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