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雨辋川庄作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连日雨后,树木稀疏的村落里炊烟冉冉升起。烧好的粗茶淡饭是送给村东耕耘的人。
广阔平坦的水田上一行白鹭掠空而飞;田野边繁茂的树林中传来黄鹂宛转的啼声。
我在山中修身养性,观赏朝槿晨开晚谢;在松下吃着素食,和露折葵不沾荤腥。
我已经是一个从追名逐利的官场中退出来的人,恐怕连海鸥也不会猜疑了。

韵译
空林久雨,烟火缓升,午饭做完,马上给在东边田里干活的人。
广阔的水田,飞起几只白鹭;繁茂苍翠的林中传来婉转鸟鸣。
深居山中,望着槿花的开落以修养宁静之性;松下长吃素食,采摘露葵佐餐。
我已经如乡村野老般与村民相处融洽,亲密无间了,海鸥为何还要猜疑我呢?

注释
积雨:久雨。辋(wǎng)川庄:即王维在辋川的宅第,在今陕西蓝田终南山中,是王维隐居之地。
空林:疏林。唐孟浩然《题大禹寺义公禅房》诗:“义公习禅处,结宇依空林。”烟火迟:因久雨林野润湿,故烟火缓升。
藜(lí):一年生草本植物,嫩叶可食。黍(shǔ):谷物名,古时为主食。饷东菑(zī):给在东边田里干活的人送饭。饷:送饭食到田头。菑:已经开垦了一年的田地,此泛指农田。
漠漠:形容广阔无际。唐罗隐《省试秋风生桂枝》诗:“漠漠看无际,萧萧别有声。”
阴阴:幽暗的样子。唐李端《送马尊师》诗:“南入商山松路深,石床溪水昼阴阴。”夏木:高大的树木,犹乔木。夏:大。啭(zhuàn):小鸟婉转的鸣叫。鸟的宛转啼声。黄鹂:黄莺。
“山中”句:意谓深居山中,望着槿花的开落以修养宁静之性。习静:谓习养静寂的心性。亦指过幽静生活。南朝梁何逊《苦热》诗:“习静閟衣巾,读书烦几案。”槿(jǐn):植物名。落叶灌木,其花朝开夕谢。古人常以此物悟人生枯荣无常之理。其花早开晚谢。故以此悟人生荣枯无常之理。
清斋:谓素食,长斋。晋支遁《五月长斋》诗:“令月肇清斋,德泽润无疆。”露葵:经霜的葵菜。葵为古代重要蔬菜,有“百菜之主”之称。
野老:村野老人,此指作者自己。争席罢:指自己要隐退山林,与世无争。争席:典出《庄子·杂篇·寓言》:杨朱去从老子学道,路上旅舍主人欢迎他,客人都给他让座;学成归来,旅客们却不再让座,而与他“争席”,说明杨朱已得自然之道,与人们没有隔膜了。
“海鸥”句:典出《列子·黄帝篇》:海上有人与鸥鸟相亲近,互不猜疑。一天,父亲要他把海鸥捉回家来,他又到海滨时,海鸥便飞得远远的,心术不正破坏了他和海鸥的亲密关系。这里借海鸥喻人事。何事:一作“何处”。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赏析

  《积雨辋川庄作》是王维田园诗的代表作,被选入清代蘅塘退士孙洙编的《唐诗三百首》。

  辋川庄,在今陕西蓝田终南山中,是王维隐居之地。《旧唐书·王维传》记载:“维兄弟俱奉佛,居常蔬食,不茹荤血,晚年长斋,不衣文彩。”在这首七律中,诗人把自己优雅清淡的禅寂生活与辋川恬静优美的田园风光结合起来描写,创造了一个物我相愜,情景交融的意境。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藜:一种草本植物,嫩叶新苗皆可食。菑:已开垦一年的土地,这里泛指田亩。首联是说,连日雨后,树木稀疏的村落里炊烟冉冉升起。烧好的粗茶淡饭是送给村东耕耘的人。

  首联写田家生活,是诗人山上静观所见:正是连雨时节,天阴地湿,空气潮润,静谧的丛林上空,炊烟缓缓升起来,山下农家正烧火做饭呢。女人家蒸藜炊黍,把饭菜准备好,便提携着送往东菑——东面田头,男人们一清早就去那里劳作了。诗人视野所及,先写空林烟火,一个“迟”字,不仅把阴雨天的炊烟写得十分真切传神,而且透露了诗人闲散安逸的心境;再写农家早炊、饷田以致田头野餐,展现一系列人物活动的画面,秩序井然而富有生活气息,使人想见农妇田夫那怡然自乐的心情。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颔联是说,广阔平坦的水田上一行白鹭掠空而飞;田野边繁茂的树林中传来黄鹂婉转的啼声。

  颔联写自然景色,同样是诗人静观所得:看吧,广漠空濛、布满积水的平畴上,白鹭翩翩起飞,意态是那样娴静潇洒;听啊,远近高低,蔚然深秀的密林中,黄鹂互相唱和,歌喉是那样的甜美。辋川之夏,百鸟飞鸣,诗人只选了形态和习性迥然不同的黄鹂、白鹭,联系着它们各自的背景加以描绘:雪白的白鹭,金黄的黄鹂,在视觉上自有色彩浓淡的差异;白鹭飞行,黄鹂婉转。一则取动态,一则取声音;“漠漠”形容水田广布,视野苍茫;“阴阴”描状夏木茂密,境界幽深。两种景象互相映衬,互相配合,把积雨天气的辋川山野写得华意盎然。所谓“诗中有画”,这便是很好的例证。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朝槿:即木槿,落叶灌木,夏秋之际开花,朝开暮谢,古人以为人生无常的象征。露葵:即绿葵,一种绿色蔬菜,可以煮来佐餐。颈联是说,我在山中修身养性,观赏朝槿晨开暮谢;在松下吃着蔬食,和露折葵不沾荤腥。

  诗人独处空山之中,幽栖松林之下,参木槿而悟人生短暂,采露葵以供清斋蔬食。这情调,在一般世人看来,未免过分寂寞寡淡了吧?然而早已厌倦尘世喧嚣的诗人,却从中领略到极大的兴味,比起那纷纷扰扰、尔虞我诈的名利场,何啻天壤云泥!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诗人在这里借用了《庄子·寓言》和《列子·黄帝》中的两个典故,快慰地宣称自己早已去心机绝俗念,随缘任遇,与世无争,再也不被人猜忌,足可以免除尘世烦恼,悠悠然耽于山林之乐了。这两个充满老庄色彩的典故,一正用,一反用,两相结合,十分恰切地表现了作者远离尘嚣、澹泊自然的心境,而这种心境,正是上联所写“清斋”“习静”的结果。

  这首七律,形象鲜明,兴味深远,表现了诗人隐居山林,脱离尘俗的闲情逸致,是王维田园诗的代表作。从前有人把它推为全唐七律的压卷,说成“空古准今”的极致,固然是出于封建士大夫的偏好;而有人认为“淡雅幽寂,莫过右丞《积雨》”,赞赏这首诗深邃的意境和超迈的风格,艺术见解还是不错的。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创作背景

  此诗是王维后期的作品。王维后期的诗,主要写隐居终南山、辋川的闲情逸致的生活。《旧唐书·王维传》记载:“维兄弟俱奉佛,居常蔬食,不茹荤血,晚年长斋,不衣文彩。”由于家庭环境的影响,他早年就信奉佛教,贬官济州时已经有了隐居思想的萌芽。再加上张九龄罢相、李林甫上台的政局变化,他渐渐觉得仕途生活压抑、黑暗,理想也随之破灭。在严酷的现实面前,他既不同意同流合污,又感到自己无能为力,尽管在李林甫当政时,王维并没有受到迫害,实际上还升了官,但他内心的矛盾和苦闷却越来越深了。王维是个正直而又软弱、再加上长期接受佛教影响的封建知识分子,他的出路就只剩下跳出是非圈子、返回旧时的园林归隐这一途了。于是,后期的王维就开始了亦官亦隐的生活,甚至对于他个人生活有很大影响的安史之乱,在他的诗歌里面也几乎没有什么积极的反映。他后期对现实基本是抱着一种“无可无不可”的漠不关心的态度。最初隐居终南山,后来在蓝田辋川得到宋之问的别墅,生活更为悠闲,“与道友裴迪,浮舟往来,弹琴赋诗”,并吃斋念佛,“退朝之后,焚香独坐,以禅诵为事”。这首诗就是作于王维隐居辋川蓝田时期。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连日雨后,树木稀疏的村落里炊烟冉冉升起。烧好的粗茶淡饭是送给村东耕耘的人。 广阔平坦的水田上一行白鹭掠空而飞;田野边繁茂的树林中传来黄鹂宛转的啼声。 我在山中修身养性,观赏朝槿晨开晚谢;在松下吃着素食,和露折葵不沾荤腥。 我已经是一个从追名逐利的官场中退出来的人,而鸥鸟为什么还要猜疑我呢?

注释

积雨:久雨。 辋(wǎng)川庄:即王维在辋川的宅第,在今陕西蓝田终南山中,是王维隐居之地。 空林:疏林。唐·孟浩然《题大禹寺义公禅房》诗:「义公习禅处,结宇依空林。」 烟火迟:因久雨林野润湿,故烟火缓升。 藜(lí):一年生草本植物,嫩叶可食。 黍(shǔ):谷物名,古时为主食。 饷东菑(zī):给在东边田里干活的人送饭。饷,送饭食到田头。菑,已经开垦了一年的田地,此泛指农田。 漠漠:形容广阔无际。唐·罗隐《省试秋风生桂枝》诗:「漠漠看无际,萧萧别有声。」 阴阴:幽暗的样子。唐·李端《送马尊师》诗:「南入商山松路深,石床溪水昼阴阴。」 夏木:高大的树木,犹乔木。夏:大。 啭(zhuàn):小鸟婉转的鸣叫。鸟的宛转啼声。 黄鹂:黄莺。 习静:谓习养静寂的心性。亦指过幽静生活。南朝梁·何逊《苦热》诗:「习静閟衣巾,读书烦几案。」 槿(jǐn):植物名。落叶灌木,其花朝开夕谢。古人常以此物悟人生枯荣无常之理。其花早开晚谢。故以此悟人生荣枯无常之理。 「山中习静观朝槿」句:意谓深居山中,望着槿花的开落以修养宁静之性。 清斋:谓素食,长斋。晋·支遁《五月长斋》诗:「令月肇清斋,德泽润无疆。」 露葵:经霜的葵菜。葵为古代重要蔬菜,有「百菜之主」之称。 野老:村野老人,此指作者自己。 争席罢:指自己要隐退山林,与世无争。争席:典出《庄子·杂篇·寓言》:杨朱去从老子学道,路上旅舍主人欢迎他,客人都给他让座;学成归来,旅客们却不再让座,而与他「争席」,说明杨朱已得自然之道,与人们没有隔膜了。 「海鸥何事更相疑」句:典出《列子·黄帝篇》:海上有人与鸥鸟相亲近,互不猜疑。一天,父亲要他把海鸥捉回家来,他又到海滨时,海鸥便飞得远远的,心术不正破坏了他和海鸥的亲密关系。这里借海鸥喻人事。何事,一作「何处」。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评析

此诗描写辋川山庄久雨初停时的景色,前四句写诗人静观所见,后四句写诗人的隐居生活。诗人把自己幽雅清淡的禅寂生活与辋川恬静优美的田园风光结合起来描写,创造了一个物我相惬、情景交融的意境。全诗如同一幅淡雅的水墨画,清新明净,形象鲜明,表现了诗人隐居山林、脱离尘俗的闲情逸致。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辑评

《石林诗话》:诗下双字极难,须是七言、五言之间除去五字、三字外,精神兴致全见于两言,方为工妙。唐人谓「水田飞白鹭,夏木啭黄鹂」为李嘉祐诗,摩诘窃取之,非也。此两句好处,正在添「漠漠」、「阴阴」四字,此乃摩诘为嘉祐点化,以自见其妙,如李光弼将郭子仪军,一号令之,精彩数倍。 《王孟诗评》:写景自然,造语又极辛苦。顾云:结语用庄子忘机之事,无迹,此诗首述田家时景。次述己志空泊,末写事实,又叹俗人之不知己也。东坡云:摩诘「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者,此耳。 《增订评注唐诗正声》:周云:妙在四叠字,易此便如嚼蜡。 《批点唐诗正声》:「水田飞白鹭,夏木啭黄鹂」,人皆能为,比诸惟下「漠漠」、「阴阴」四字,诗意便胜。 《唐诗归》:钟云:「烟火迟」又妙于烟火新,然非积雨说不出(「积雨空林」句下)。谭云:悟矣(「山中习静」句下)。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周敬曰:清脱无尘,出世人语。摩诘诗往往多道气,要非寻常韵律间者。周珽曰:全从真景真趣摹写,灵机秀色,读之如在镜中游。陈继儒曰:语气殊静,蒋一梅曰:用事切题,做法更不可移动。 《唐诗贯珠笺释》:第二承烟火也。三四雨后之景,用叠字独能句圆神旺。五言看破荣枯,六言甘于清虚。 《碛砂唐诗》:敏曰:今人每用叠字,非惟觉得单弱,且与全句精神俱失。试观此联,偏似无此叠字,径直无情,加此叠字,情景活现,则用叠字之法具在矣。况乎七言最忌五言句泛加二字,惟此真是七字句,并非五言泛加二字也(「漠漠水田」一联下)。 《唐三体诗评》:悟富贵之无常,乃弥陈于藿食,无妨为农没世,人鸥群而不乱也。五六递对,无复笔墨之痕。 《历代诗法》:诗中写生画手,人境皆活,耳目长新,真是化机在掌握矣。 《唐贤三昧集笺注》:顾云:下「迟」字妙。又云:三四自然如画。又云:此必有为而云,游思悠远恬澹,胸中绝无微尘。 《昭昧詹言》:此题命脉,在「积雨」二字。起句叙题。三四写景极活现,万古不磨之句。后四句,言己在庄上。事与情如此。 《唐宋诗举要》:方曰:写景极活现(「阴阴夏木」句下)。赵松谷曰:淡雅幽寂。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王维介绍和王维诗词大全

诗人:王维

王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
复制作者 王维
猜您喜欢

赠唐太史养疾寺居五首 其五

形式:

斋中遂偃仰,卧疾即林阿。 鸟来窥散帙,龙起听商歌。 僧为翻经难,人非问病过。 此时方战胜,玉体合如何。

复制 王慎中 《赠唐太史养疾寺居五首 其五》

王氏荣寿卷

形式:

老向明时隐,梁鸿与孟光。 赁佣身不似,举案德相方。 彩诰双纶宠,华堂四发苍。 斑衣称上寿,岁岁紫霞觞。

复制 王慎中 《王氏荣寿卷》

柬程郡侯卧病二首 其二

形式:

交战知曾胜,胡为薾疾婴。 违心牵赤绂,劳已救苍生。 舍晚榕阴暗,楼昏蜃气明。 抱痾因闭閤,一使讼风清。

复制 王慎中 《柬程郡侯卧病二首 其二》

张氏园庄宴集二首 其一

形式:

地僻轩初集,芳林赏不违。 杯传浮蚁泛,席换落花依。 凭槛千山出,开笼一鹤飞。 莫言耽燕佚,得笑百年稀。

复制 王慎中 《张氏园庄宴集二首 其一》

即席赋送张子使边四首 其一

形式:

奉使星辰远,行边道路赊。 十旬常雾雨,千里但风沙。 燧火防秋警,旌旗闪日斜。 壮游元夙志,公出已忘家。

复制 王慎中 《即席赋送张子使边四首 其一》
类型: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校园文学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