鹊踏枝·几日行云何处去

几日行云何处去?忘却归来,不道春将暮。百草千花寒食路,香车系在谁家树?
泪眼倚楼频独语。双燕来时,陌上相逢否?撩乱春愁如柳絮,依依梦里无寻处。(依依 一作:悠悠)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这几天,他像流来飘哪里?忘了回家,不顾芳春将逝去。寒食路言长满了野草闲花。他车马又在谁家树言系?
泪眼倚楼不断自言语,双燕飞来,路言可与他相遇?纷乱春愁如柳絮,梦中到哪寻他去?

注释
行来:宋玉《高唐赋序》记巫山神女来:“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行来,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后世多借指行踪无定的美人,此指所思情郎。
不道: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卷四:“不道,扰来不知也;不觉也;不期也。冯延已《蝶恋花》词:‘几日行来何处去?忘了归来,不道春将暮。’言不觉春将暮也。”
百草二句:清谭献《复堂词话》:“行来、百草、千花、香车、双燕,必有所托。”寒食,节令名,在清明前一日。谭献《蝶恋花》词:“连理枝头侬与汝,干花百草从渠许。”以连理枝头与千花百草对举,正可与此对看。
泪眼二句:陈廷焯《词则·大稚集》卷一:“‘双燕’二语映首章。”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鉴赏

  这首词从字面看,是描写一女子对她游荡在外的丈夫久久不归既埋怨又难以割舍的缠绵感情。从一开头的“行云何处去”到最后的“梦里无寻处”,女主人公的情感始终在怨嗟与期待、苦闷与寻觅的交织中徘徊。作为一首优秀的闺情词,由于抒情的深刻与典型,往往容易唤起人们更广泛的联想,因而这首词中所抒发的“忠厚缠绵”之情,似乎也概括了更广泛的人生体验。

  词写闺怨。上片以飘荡不归的行云,比作浪子。

  “几日行云何处去?忘却归来,不道春将暮。”这三句是闺中少妇的幽怨之词,表现出她对情郎的惦念。这里以“行云”比喻在外四处游荡的情郎,非常形象贴切。“忘却归来,不道春将暮。”,“春将暮”字面上是指春光将尽,亦指女子的美好年华将逝,这两句为女子的自问自答之词,充满无穷悲叹:美好的春光将要逝去了,而情郎却仍不见归来。

  “百草千花寒食路,香车系在谁家树?”“百草千花”,用辞也典丽双关,暗中包括那些招蜂引蝶的女人,颇带鄙薄意识。“香车”,代丈夫的行踪。车子停在谁家树下,意指丈夫在谁处冶游。这样写,既切合女主人公倚楼眺望的情景,又形象鲜明,情思宛转,耐人反复寻味。

  下片则写闺中少妇的孤独与凄苦,她眼含泪水,倚立楼头,不免如痴如呆,独自念念叨叨。

  “泪眼倚楼频独语。双燕来时,陌上相逢否?”她想到自己的丈夫在外纵行放荡,心中是多么的悲伤呀。“泪眼”写其忧伤;“倚楼”写她对丈夫的盼望;“频独语”三字,把女主人公那种伤心欲狂的精神状态清晰地刻画出来。“双燕”两句是她的询问,她频频问那归来的双燕是否见到自己的夫君。燕子无情,怎听得懂她的言语,这一问极写女主人公之痴。

  “撩乱春愁如柳絮,依依梦里无寻处。”问燕燕无语,这令她多么惆怅,多么悲痛,心中那春愁顿时如柳絮一般,凌乱无序。这里词人以柳絮喻愁,将无形之愁具体化,极写其纷乱。“悠悠梦里无寻处”,既然他不归,她又那般惦念着他,那么便到梦里将他寻觅吧,但梦却那般悠长,令她茫然而不得寻觅。这最后两句写得千回百转,情意缠绵,形象地表达了女主人公的哀怨与痴情。

  这首词连用了三个问句:“几日行云何处去?”“香车系在谁家树?”“双燕飞来,陌上相逢否?”一次比一次问得更迫切,从而描绘出女主人公越到后来越濒近绝望的心情。这是一种层层加码式的手法。双燕尚懂得归来而人却不知,离愁被春光撩拨得像悠悠扬扬的柳絮,漫天飞舞,使你在梦里也觅不到踪迹。作者以轻灵缥缈之笔写朦胧梦境,怨而不怒,蕴藉深婉,可谓别开新境。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冯延巳介绍和冯延巳诗词大全

诗人:冯延巳

冯延巳,又名延嗣,字正中,五代广陵(今江苏省扬州市)人。在南唐做过宰相,生活过得很优裕、舒适。他的词多写闲情逸致辞,文人的气息很浓,对北宋初期的词人有比较大的影响。宋初《钓矶立谈》评其“学问渊博,文章......
复制作者 冯延巳
猜您喜欢

壬戌仲秋出都留别李纫兰杨蕊渊陈衡芳诸姊

形式:

听残《薤露》又《骊歌》,折柳临歧唤奈何。 白社而今吟兴减,缟衣此去泪痕多。 他年或有抟沙聚,往日空教逝水过。 郑重一声各分手,秋风落叶满关河。

复制 王淑 《壬戌仲秋出都留别李纫兰杨蕊渊陈衡芳诸姊》
类型:

江城喜晤李纫兰姊即送其还杭

形式:

今夕复何夕,相逢天一陬。 关河千里梦,风雨十年愁。 我昔辞知己,君频赋《远游》。 看花曾洛下,鼓枻又西州。 几载怜征雁,同盟忆冷鸥。 垂虹期信宿,话雨益绸缪。 旧事空谈笑,新词互勘雠。 别离诗更苦,儿女语还柔。 共惜须臾景,难邀顷刻留。 风尘聊洗涤,笔砚与归休。 西子湖为镜,南屏翠入楼。 怀人应有作,寄我许相酬。 怕听回帆鼓,愁添报晓筹。 愿言各珍重,清泪已盈眸。

复制 王淑 《江城喜晤李纫兰姊即送其还杭》

寄怀宛怀伯母

形式:

别后长相思,五见月圆夕。 莲衣堕冷红,梧叶飘凄碧。 黯然离愁生,苍茫秋水隔。 昨枉锦字书,言言胜药石。 自惭经爨材,重荷知音惜。 欲寄万种情,情长嫌纸窄。 花影倚阑横,凉月穿帘白。 不寐独徘徊,天涯渺咫尺。

复制 王淑 《寄怀宛怀伯母》

题宛怀伯母诗钞即次卷中和东坡定惠院海棠韵

形式:

今秋水潦湮草木,松柏青青受命独。园林两地绝可怜,并少桃顽与杏俗。 黯黯愁生感索居,跫跫音喜来空谷。一函珠玉慰葵情,百幅琳琅照茅屋。 安心无复九回肠,慧业兼空五净肉。泠然入齿松风清,韵语禅机两忘足。 咏絮才真越众昆,簪花格自追前淑。嗟余昏顽昧性根,自笑空虚负痴腹。 插架徒思万卷书,绕楼那有千竿竹。聊欲忘忧倚紫萱,谁知中苦同湖目。 同心谬许臭如兰,知足奚容妄思蜀。飞蝇何幸得附骥,画虎终差期刻鹄。 破闷翻成惆怅词,赏心惟有《懊侬曲》。会须扫地焚清香,影事前尘那忍触。

复制 王淑 《题宛怀伯母诗钞即次卷中和东坡定惠院海棠韵》

二月初五夜雪

形式:

空阶三寸雪,小阁一枝镫。 夜色静如此,春风来未曾。 榻虚衾似水,杯浅酒成冰。 归梦向何处,江楼最上层。

复制 王麟生 《二月初五夜雪》
类型: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校园文学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