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枢密韩太尉书

太尉执事:辙生好为文,思之至深。以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今观其文章,宽厚宏博,充乎天地之间,称其气之小大。太史公行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间豪俊交游,故其文疏荡,颇有奇气。此二子者,岂尝执笔学为如此之文哉?其气充乎其中而溢乎其貌,动乎其言而见乎其文,而不自知也。
辙生十有九年矣。其居家所与游者,不过其邻里乡党之人;所见不过数百里之间,无高山大野可登览以自广,百氏之书,虽无所不读,然皆古人之陈迹,不足以激发其志气。恐遂汩没,故决然舍去,求天下奇闻壮观,以知天地之广大。过秦、汉之故都,恣观终南、嵩、华之高,北顾黄河之奔流,慨然想见古之豪杰。至京师,仰观天子宫阙之壮,与仓廪、府库、城池、苑囿之富且大也,而后知天下之巨丽。见翰林欧阳公,听其议论之宏辨,观其容貌之秀伟,与其门人贤士大夫游,而后知天下之文章聚乎此也。太尉以才略冠天下,天下之所恃以无忧,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入则周公、召公,出则方叔、召虎。而辙也未之见焉。
且夫人之学也,不志其大,虽多而何为?辙之来也,于山见终南、嵩、华之高,于水见黄河之大且深,于人见欧阳公,而犹以为未见太尉也。故愿得观贤人之光耀,闻一言以自壮,然后可以尽天下之大观而无憾者矣。
辙年少,未能通习吏事。向之来,非有取于斗升之禄,偶然得之,非其所乐。然幸得赐归待选,便得优游数年之间,将以益治其文,且学为政。太尉苟以为可教而辱教之,又幸矣!
类型: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太尉执事:我生性喜好写文章,对此想得很深。我认为文章是气的外在体现,然而文章不是单靠学习就能写好的,气却可以通过培养而得到。孟子说:“我善于培养我的浩然之气。”现在看他的文章,宽大厚重宏伟博大,充塞于天地之间,同他气的大小相称。司马迁走遍天下,广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之间的英豪俊杰交友,所以他的文章疏放不羁,颇有奇伟之气。这两个人,难道曾经执笔学写这种文章吗?这是因为他们的气充满在内心而溢露到外貌,发于言语而表现为文章,自己却并没有觉察到。 我出生已经十九年了。我住在家里时,所交往的,不过是邻居同乡这一类人。所看到的,不过是几百里之内的景物,没有高山旷野可以登临观览以开阔自己的心胸。诸子百家的书,虽然无所不读,但是都是古人过去的东西,不能激发自己的志气。我担心就此而被埋没,所以断然离开家乡,去寻求天下的奇闻壮观,以便了解天地的广大。我经过秦朝、汉朝的故都,尽情观览终南山、嵩山、华山的高峻,向北眺望黄河奔腾的急流,深有感慨地想起了古代的英雄豪杰。到了京城,抬头看到天子宫殿的壮丽,以及粮仓、府库、城池、苑囿的富庶而且巨大,这才知道天下的广阔富丽。见到翰林学士欧阳公,聆听了他宏大雄辩的议论,看到了他秀美奇伟的容貌,同他的学生贤士大夫交游,这才知道天下的文章都汇聚在这里。太尉以雄才大略称冠天下,全国人依靠您而无忧无虑,四方异族国家惧怕您而不敢侵犯,在朝廷之内像周公、召公一样辅君有方,领兵出征像方叔、召虎一样御敌立功。可是我至今还未见到您呢。 再说一个人的学习,如果不是有志于大的方面,即使学了很多又有什么用呢?我这次来,对于山,看到了终南山、嵩山、华山的高峻;对于水,看到了黄河的深广;对于人,看到了欧阳公;可是仍以没有谒见您而为一件憾事。所以希望能够一睹贤人的风采,就是听到您的一句话也足以激发自己雄心壮志,这样就算看遍了天下的壮观而不会再有什么遗憾了。 我年纪还很轻,还没能够通晓做官的事情。先前来京应试,并不是为了谋取微薄的俸禄,偶然得到了它,也不是自己所喜欢的。然而有幸得到恩赐还乡,等待吏部的选用,使我能够有几年空闲的时间,将用来更好地研习文章,并且学习从政之道。太尉假如认为我还可以教诲而屈尊教导我的话,那我就更感到幸运了。

注释

枢密,指枢密使,官名,掌军政大权。 韩太尉,指韩琦(1008—1075),字稚圭,相州安阳(现在河南安阳)人,嘉祐元年任枢密使。 太尉执事:太尉侍从;太尉,秦、汉时官名,掌兵权。 生:指平生。 思之至深:研究文章很深;之,代词,指文章。 文者气之所形:文是由气形成的。意思是说,养气能使文章内容充实,形式完美。气,养气。 然文不可以学而能:然而文章不是单靠学习就能写好的;不可,不可能。然,然而。 气可以养而致:气却可以通过修养获得;气,志气;养,修养。 养:培养。 浩然之气:正大刚直的气质。 其:他的。 宽厚宏博:宽大厚重宏伟博大。 充:充满。 称:相称,符合。 太史公:指汉代的司马迁,曾任太史令。 周览:饱览。 燕、赵:战国时的两个国家。这里泛指北方。 间:中间。 豪俊交游:豪杰来往。 疏荡:洒脱而不拘束。 颇:很。 奇气:奇特的气概。 二子者:两个人。 岂尝:岂,难道。尝,曾经。 气充乎其中:精神气质充满在他们的胸中。 而溢乎其貌:洋溢在他们的外表。 动乎其言:反映在他们的言辞里。 而见乎其文:表现在他们的文章中。。 自知:自然知晓,自己明了。 辙生十有九年矣:我出生已经十九年了;辙,指苏辙;有,通“又”。 游:交往。 乡党:乡里。 所见:所看见的。 自广:扩大自己的视野。 百氏:指诸子百家。 虽:虽然。 陈迹:陈旧的东西。 以:用来。 其:我。 志:研习。 恐遂汩没:恐怕(志气)因而埋没。遂,因而。汩没,沉没、埋没。 决然舍去:毅然离开。 求:探求。 奇闻壮观:奇异的事物和宏伟的景象。 广大:广阔。 秦、汉之故都:秦朝和汉朝故都咸阳。 恣观:尽情观赏。 高:高峻。 顾:看到。 奔流:奔腾流泻。 慨然想见:感慨的想到。 京师:指京城汴梁。 仰观:瞻仰。 壮:壮丽。 仓廪:粮仓。 府库:指国家贮藏财物、兵甲的处所。 城池:指城墙和护城河。 苑囿(yuányòu):猎苑。 富:富丽。 大:广大。 巨丽:极其美好。 翰林:翰林学士,古代官名。 宏辩:宏伟善辩。 秀伟:秀美魁梧。 游:交往。 聚:聚集。 以才略冠天下:才能谋略为天下第一。 以:以致,因此。 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四夷,指周边的少数民族。惮,畏惧。发,行动,发动。 周公:指姬旦。 召公:指姬奭。 方叔:指西周周宣王时卿士。 召虎:指召穆公。中国周朝诸侯国召国君主之一。 而:可是。 焉:啊。 且:况且。 不志其大:没有立下大志;志其大:立下大志。 虽:即使。 辙之来也:苏辙这次来(京)。 于山见终南、嵩、华之高:在山上看到了终南山、嵩山、华山之高峻;终南,指终南山;嵩,指嵩山;华,指华山。 大:浩大。 深:深远。 欧阳公:指欧阳修(1007年-1073年),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 而犹以为未见太尉也:却还是因为没有见到太尉(感到遗憾)。 观:看到。 光耀:风采。 闻一言以自壮:听到你的一句话来激励自己。 尽:看尽。 大观:雄伟景象。 辙年少:我还很年轻。年少:年轻。 通习吏事:通晓官吏的业务。 向:先前。 斗升之禄:微薄的俸禄。 偶然:表示突然的,意想不到的,不是经常的。 其:我。 赐归待选:朝廷允许回乡等待朝廷的选拔。赐:准许。 优游:从容闲暇。 益:更加 学:学习。 苟:如果。 辱教之:屈尊教导我。 幸:幸运。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评析

宋仁宗嘉祐元年(公元1056年),苏轼、苏辙兄弟随父亲苏洵去京师,在京城得到了当时文坛盟主欧阳修的赏识。嘉祐二年(公元1057年),十九岁的苏辙与兄苏轼同中进士。苏辙在高中进士后给当时的枢密使韩琦写了一封信,这就是《上枢密韩太尉书)。这是一篇干谒文,文章着重阐释了自己的文学主张——“文者气之所形”,同时表达了对韩琦的仰慕之情及拜见之意,但在表现仰慕韩琦时,苏辙行文中没有流露出攀高枝、求高官的意思,只是将求见高人心切。盼望高人指点以达养气目的的内心表露出来了,文辞恳切,才华毕显。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辑评

清代文人吴楚材、吴调侯《古文观止》:意只是欲求见太尉,以尽天下之大观,以激发其志气,却以得见欧阳公,引起求见太尉。以历见名山大川、京华人物,引起得见欧阳公。以作文养气,引起历见名山大川、京华人物,注意在此,而立言在彼,绝妙奇文。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沈惠乐:不像李白这样直白张扬了。他声东击西委婉曲折地向韩太尉求请,达到了目的。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苏辙介绍和苏辙诗词大全

诗人:苏辙

苏辙,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诗人、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辙与父亲苏洵、兄长苏轼齐名,合称“三苏”。生平学问深受其父兄影响,以散文著称,擅长政论和史论......
复制作者 苏辙
猜您喜欢

挽严几道

形式:

死别犹存插海椽,救亡苦语雪灯前。 埋忧分卧蛟蛇窟,移照曾开蠛蠓天。 众噪飞扬成自废,后生沾被定谁贤。 通人老学妨追忆,魂湿沧波万里船。

复制 陈三立 《挽严几道》

庸庵同年来游白下用前韵赋赠

形式:

曳杖经过数岁年,升平扰乱送华颠。 种桑莫问山河改,得句还连鼓角传。 濡沫馀生留我共,控抟奇景倚公先。 谢墩灵谷堪笼袖,待散青苍落绮筵。

复制 陈三立 《庸庵同年来游白下用前韵赋赠》
类型:

喜伯夔至次杜园用江风体韵

形式:

生耽对簿与闲游,摇兀车箱驾海舟。 排雁峰峦收暝色,楼鸦榆柳带残秋。 袖携诗句清而远,坐接谈谐去又留。 箕斗插椽浮茗气,还裁寸恨如灯不。

复制 陈三立 《喜伯夔至次杜园用江风体韵》

愔仲居杭有诗见怀依韵却寄

形式:

湖上寻山四客同,流馨丛桂夕阳中。 倦游已是经时别,活国终怜造物穷。 寒杂啼号缠社鼓,醉扶童竖钓溪风。 作邻居士存吟侣,两地骑驴摘小红。

复制 陈三立 《愔仲居杭有诗见怀依韵却寄》
类型:

蒿翁游白下三宿返沪次和共留别之作

形式:

瓮齑了我青溪曲,魂梦层层寇盗侵。 乍得老成推倚伏,尽收寒饿杂呻吟。 荒城开合悲笳语,奇服低垂恶木阴。 一喙从公探四印,移情海上接听琴。

复制 陈三立 《蒿翁游白下三宿返沪次和共留别之作》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校园文学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