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生

吴孟文水影月香图

却因清浅见横斜,水是湖湾影是花。 赖有吴生能写得,不须重到老逋家。
收藏 凌云翰《吴孟文水影月香图》
复制 凌云翰《吴孟文水影月香图》
类型:

至正十年十二月十九日义兴吴国良持倪云林诗来玉山中相与徜徉数日将旋索为别余与玉山同简云林

吴生阳羡溪头住,岁晏扁舟载雪归。 江上坐看双桨去,天边目送一鸿飞。 岂无稚子烧桐叶,知有幽人候水扉。 后夜相思心欲折,短箫吹月坐苔矶。
收藏 郯韶《至正十年十二月十九日义兴吴国良持倪云林诗来玉山中相与徜徉数日将旋索为别余与玉山同简云林》
复制 郯韶《至正十年十二月十九日义兴吴国良持倪云林诗来玉山中相与徜徉数日将旋索为别余与玉山同简云林》
类型:

题桐华烟卷

桐始华桐花,开向荆溪之水涯。溪声长绕孝侯庙,桐阴尽覆吴生家。 吴生家藏烧墨法,传自李潘久益嘉。瓦沟爇膏火,蕴灺穗结葩。 日扫桐花之烟三万石,鬼物守护无疵瑕。千杵万杵白兔臼,麋鹿捣胶无夜昼。 制成龙香古圭璧,玉刚金精石同寿。奚老然松松化石,潘痴坐井井裂甃。 二子却扫桐花烟,生也与之谁后先?墨成飞上通明殿,红云一朵捧宫砚。 试之漆黑劳磨研,吴生姓名等潘李,肯让诸蒲先着鞭?
收藏 郑元祐《题桐华烟卷》
复制 郑元祐《题桐华烟卷》
类型:

戏寄吴生

我爱髯公气谊深,长因任侠贱黄金。 裁成艳曲呼如意,教就明童字称心。 歌管时停星桧底,酒船多在尚湖阴。 东邻更有陈遵在,失却鸾篦好易寻。
收藏 王世贞《戏寄吴生》
复制 王世贞《戏寄吴生》
类型:

吴生得神符治余少子士骏疟应手即愈走笔赠之

眼见儿曹病骨苏,将言无鬼未全无。 少陵总有花卿句,不及吴郎一字符。
收藏 王世贞《吴生得神符治余少子士骏疟应手即愈走笔赠之》
复制 王世贞《吴生得神符治余少子士骏疟应手即愈走笔赠之》
类型:

为子与赠吴生

朋友天地间,斯途日荆棘。 吴生山海人,雅好在朱剧。 十六游燕市,颇与酒徒昵。 一诺倾市中,寒榛回生色。 徐子幸见知,握手为莫逆。 徐子无一钱,英贤罗宾席。 生也辍朝餔,力为助其啬。 生也无一钱,大笑秋云白。 千金或再至,心知恐遂失。 营卫未掩身,于人计长溢。 呜呼岂有要,浮云愧变易。 不见扰扰者,原申无上客。
收藏 王世贞《为子与赠吴生》
复制 王世贞《为子与赠吴生》
类型:

黄山歌题叔宝画赠新安吴孝父

吴生方袍白纶巾,顾我自谓黄山人。彭城钱榖画绝伦,复与黄山传其神。 此山虽小据地脊,根压天目排秋旻。三十六峰玉突兀,千一百仞金嶙峋。 广成授丹轩辕炼,至今草木含阳春。病夫投袂见起色,拟踏青鞋寻隐沦。 人言吴生不复此山住,大艑峨舸五湖水。前者长干一醉归,橐装尽付金陵子。 已同嘉宾令财尽,复慕琅琊为情死。真州桥边酒似油,长卿去逐文君游。 壁立犹存上林赋,衣单不典鹔鹴裘。此山猿鹤夜啼怨,其若吴生方掉头。 呜呼人间奇事不易述,宗生欲挟众山归,吴生欲挟黄山出。 男儿有心复有足,安能兀兀穷岩守苓术。要使兹山长属君,吾歌与榖丹青笔。
收藏 王世贞《黄山歌题叔宝画赠新安吴孝父》
复制 王世贞《黄山歌题叔宝画赠新安吴孝父》
类型:

胡逸老吴生画屏赞

两虎戏搏文章露,千林号风雷欲雨。 慎勿私斗伤爪距,豺狼野子即当路。
收藏 黄庭坚《胡逸老吴生画屏赞》
复制 黄庭坚《胡逸老吴生画屏赞》
类型:

送吴生南归

自我得曾子,于兹二十年。 今又得吴生,既得喜且叹。 古士不并出,百年犹比肩。 区区彼江西,其产多材贤。 吴生初自疑,所拟岂其伦。 我始见曾子,文章初亦然。 昆仑倾黄河,渺漫盈百川。 决疏以道之,渐敛收横澜。 东溟知所归,识路到不难。 吴生始见我,袖藏新文篇。 忽从布褐中,百宝写我前。 明珠杂玑贝,磊砢或不圆。 问生久怀此,奈何初无闻。 吴生不自隐,欲吐羞俯颜。 少也不自重,不为乡人怜。 中虽知自悔,学问苦贱贫。 自谓久而信,力行困弥坚。 今来决疑惑,幸冀蒙洗湔。 我笑谓吴生,尔其听我言。 世所谓君子,何异于众人。 众人为不善,积微成灭身。 君子能自知,改过不逡巡。 惟于斯二者,愚智遂以分。 颜回不贰过,后世称其仁。 孔子过而更,日月披浮云。 子路初来时,鸡冠佩豭豚。 斩蛟射白额,后卒为名臣。 子既悔其往,人谁御其新。 丑夫祀上帝,孟子岂不云。 临行赠此言,庶可以书绅。
收藏 欧阳修《送吴生南归》
复制 欧阳修《送吴生南归》
类型:

吴同初行状

自余所及见,里中二三十年来号为文人者,无不以浮名苟得为务,而余与同邑归生独喜为古文辞,砥行立节,落落不苟于世,人以为狂。已而又得吴生。吴生少余两人七岁,以贫客嘉定。于书自《左氏》下至《南北史》。无不纤悉强记。其所为诗多怨声,近《西州》、《子夜》诸歌曲。而炎武有叔兰服,少两人二岁;娣子徐履忱少吴生九岁,五人各能饮三四斗。五月之朔,四人者持觥至余舍为母寿。退而饮,至夜半,抵掌而谈,乐甚,旦日别去。余遂出赴杨公之辟,未旬日而北兵渡江,余从军于苏,归而昆山起义兵,归生与焉。寻亦竟得脱,而吴生死矣。余母亦不食卒。其九月,余始过吴生之居而问焉,则其母方茕茕独坐,告余曰:“吴氏五世单传,未亡人唯一子一女。女被俘,子死矣!有孙,二岁,亦死矣!”余既痛吴生之交,又念四人者持觥以寿吾母,而吾今以衰绖见吴生之母于悲哀其子之时,于是不知涕泪之横集也。 生名其沆,字同初,嘉定县学生员。世本儒家,生尤夙惠,下笔数千言,试辄第一。风流自喜,其天性也。每言及君父之际及交友然诺,则断然不渝。北京之变,作大行皇帝、大行皇后二诔,见称于时。与余三人每一文出,更相写录。北兵至后,遗余书及记事一篇,又从余叔处得诗二首,皆激烈悲切,有古人之遗风。然后知闺情诸作,其寄兴之文,而生之可重者不在此也。 生居昆山,当抗敌时,守城不出以死,死者四万人,莫知尸处。以生平日忧国不忘君,义形于文若此,其死岂顾问哉?生事母孝,每夜归,必为母言所与往来者为谁,某某最厚。死后,炎武尝三过其居,无已,则遣仆夫视焉。母见之,未尝不涕泣,又几其子之不死而复还也。然生实死矣!生所为文最多,在其妇翁处,不肯传;传其写录在余两人处者,凡二卷。
收藏 顾炎武《吴同初行状》
复制 顾炎武《吴同初行状》
类型: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校园文学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