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白皮

本草纲目 · 果部 · 银杏

释名 白果、鸭脚子。 气味 (核仁)甘、苦、平、涩、无毒。 主治 寒嗽痰喘。用白果七个煨熟以熟艾作成七丸,每果中放入艾丸一颗,纸包再次煨香,去艾吃下。 哮喘痰嗽。用白果五个、麻黄二钱半、甘草(炙)二钱,加水一杯半,煎至领先成,临星时服。此方名“鸭掌散”。又方:白果二十一个(炒黄),麻黄三钱,苏子二钱,款冬花、法半夏、桑白皮(蜜炙)各二钱,杏仁(去皮尖)、黄芩(微炒)各一钱半,甘草一钱,加水三杯,煎成二杯,随时分作二次服下,不用姜。 咳嗽失声。用白果仁四两,白茯苓、桑白皮各二两,乌豆半升(炒),蜜半斤,一起煮熟,晒干为还想,以乳汁半碗拌湿,九蒸九晒,做成丸子,如绿豆大,每服三、五十丸,开水送下。极效。 小便频数。用白果十四枚,一半生,一半煨,食之有效。 小便白浊。用生白果仁十枚,擂水服。一天服一次。病愈为止。 赤白带下。用白果、莲肉、江米各五钱,胡椒一钱半,共研为末,以乌云骨鸡一只,去肠填药,瓦器煮烂,空心服下。 肠风下血。用白果煨熟,出火气后,米汤送服。 虫牙。用生白果每饭后嚼一、二个,有效。 手足皲裂。用生白果嚼烂,每夜涂搽。 头面癣疮。用生白果仁切断,频频搽患处,直至病愈。 乳痈溃烂。用银杏仁半斤,以四两研酒服,以四两研敷患处。
收藏 李时珍《本草纲目 · 果部 · 银杏》
复制 李时珍《本草纲目 · 果部 · 银杏》
类型:

本草纲目 · 草部 · 白前

释名 亦名石蓝、嗽药。 气味 苦、微温、无毒。 主治 久嗽咳血。用白前、桔梗、桑白皮各三两(炒过),甘草一两(灸),加水六升,煮成一升,分三次服下。忌食猪肉、白菜。 久咳气壅(体肿、短气、胀满、喉中呼吸有声,不能平躺卧下)。用白前二两,紫苑、半夏各三两,大戟七合,以水一斗浸一夜后煮成三升,分数次服。忌食羊内,饩糖。 附方 李明珍说:“白前色白而味微辛甘,手太阴药也。长于降气。肺气壅实而痰者宜之,若虚而长哽气者不可用也。”
收藏 李时珍《本草纲目 · 草部 · 白前》
复制 李时珍《本草纲目 · 草部 · 白前》
类型:

本草纲目 · 介部 · 海蛤

气味 苦、咸、平、无毒。 主治 水肿满。有海蛤、杏仁、汉防己、枣肉各二两、葶苈六两,共研为末,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十丸,以有水排出为度。 水肿发热,小便不能通。用海蛤、木通、猪苓、泽泻、滑石、黄葵子、桑白皮各一钱,灯心三分,水煎服。一天服二次。此方名“海蛤汤”。 腹水肿肛,四肢枯瘦。用海蛤(煅成粉)、防己各七钱半,葶苈、赤茯苓、桑白皮各一两,陈桔皮、随李仁各半两,共研为末,加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米汤送下。一天服二次。此方名“海蛤丸”。 血痢内热。用海蛤粉二钱,蜜水调服。一天服二次 伤寒搐搦(汗出不止,手足抽筋)。用海蛤、川乌头各一两,穿山甲二两,共研为末,滴酒做成丸子,如弹子大。捏扁,放足心下,外以葱白包住,扎好,在热水中浸脚,浸至膝部最好。水冷须换热。以遍身出汗为度。每隔三天,照此方治疗一次。 中风瘫痪。治方同上。 鼻血不止。用海蛤粉一两,筛七次,槐花半两,炒焦,一起研匀,每服一钱,水调下。
收藏 李时珍《本草纲目 · 介部 · 海蛤》
复制 李时珍《本草纲目 · 介部 · 海蛤》
类型: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校园文学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