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丸

本草纲目 · 虫部 · 蛆

释名 蛆是蝇的幼虫 气味 寒、无毒。 主治 一切疳疾。在六月间取粪坑听蛆淘净,封竹筒中,干后研末。每服一、二钱,加麝香少许,米汤送服。又方:用淘米水泡蛆一天,逐日换汁,再以清水三天,也是逐日换汁,然后晒干火焙为末,加黄连末等分。每半两配麝香五分,一起和猪胆汁调成丸子,如黍米大。每服三、四十丸,米汤送下。极效。 小儿痹积。用蛆洗泡后晒干,研为末,加甘草末少许,拌米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至七丸,米汤关定,甚效。 热痢吐食(因服热药所致)。取粪蛆用流水洗净,晒干,研为末,每服一钱,米汤送下。
收藏 李时珍《本草纲目 · 虫部 · 蛆》
复制 李时珍《本草纲目 · 虫部 · 蛆》
类型:

本草纲目 · 石部 · 蓬砂

释名 亦名鹏砂、盆砂。一作硼砂。 气味 苦、辛、暖、无毒(李明珍认为:甘、微咸、凉、无毒)。 主治 鼻血不止。用硼砂一钱,水冲服立止。 肺痨。用硼砂、硇砂、兔屎,等分为末,加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七丸。生甘草一分,以水一杯揉汁,送药丸下。 咽喉谷贼(按:指咽喉为谷物芒刺所伤,引起肿痛)。用硼砂、硭硝,等分为末,取半钱和蜜含咽。 咽喉肿痛。用硼砂、白梅等分,捣成丸子,如芡子大。每次含经一丸。 喉痹、牙疳。用硼砂粉吹痛处。 骨鲠在咽。用硼砂一小块含化咽汁。 弩肉瘀突。用硼砂一钱、片脑少许,研细,以灯草蘸药点弩肉上。
收藏 李时珍《本草纲目 · 石部 · 蓬砂》
复制 李时珍《本草纲目 · 石部 · 蓬砂》
类型:

本草纲目 · 兽部 · 麝

释名 射父,香獐。 气味 麝脐香:辛、温、无毒。 主治 中风不省。用麝香二钱,研为末,加清油二两,和匀灌下,自苏。 瓜果食积(脾胀气急)。用麝香一钱,生桂朱一两,加饭和成丸子,如绿豆大。大人服十五丸,小儿服七丸,开水送下。 偏正头痛。和麝香五分、皂角末一钱,包在薄纸中,放头痛部位一发中,外用布包炒盐乘热熨贴。盐冷则换。如此几次,不再发病。 催生易产。用麝香一钱,水研服,立下。又方:用麝香残、盐豉一两,烧红为末,以秤锤淬过一酒送服二钱即下,此方名“胜金散”。 痔疮肿毒。用麝香、当门子、印城(按:原文如此)盐等分涂搽。不过三次即消。 山岗瘴气,用水送服麝香三分即解。 附方 麝香气味芳香,善于起家窜,是一味治疗神志昏迷的要药,李时珍认为许多风病、气病、血病、惊症瘕等病,经络闭、孔窍不利,也须用麝香治疗,因其活血通经的作较强,故孕妇忌用,以免流产。
收藏 李时珍《本草纲目 · 兽部 · 麝》
复制 李时珍《本草纲目 · 兽部 · 麝》
类型:

席上看弄丸歌

临淄即墨天下闻,斗鸡走狗纷如云。 我来作客喜结构,唇舌不减楼君卿。 银花之脯八带鱼,主人邀我饮半醺。 当筵少年击鼍鼓,更一少年袒臂舞。 足下红锦靴,腰间五绝组。 手持一丸摩云端,一丸未落复一丸。 双丸将落承以顶,须臾重入云中看。 更出七丸在肘后,两手承蜩左复右。 旁有少年拍手嗤,大言此技安足奇。 摩顶至地身倒悬,以足弄丸目不施。 七丸上下声相击,击声一依鼓为节。 是时我醉不欲眠,纷纷罗袖屏前列。
收藏 董以宁《席上看弄丸歌》
复制 董以宁《席上看弄丸歌》
类型:

本草纲目 · 草部 · 莨菪

释名 天仙子、横唐、行唐。 气味 (子)苦、寒、无毒。 主治 突发颠狂。用莨菪三升,研细,在一升酒中泡几天。去渣,煎成浓汁。一天内分三次饮完。如觉头中似有虫行,额部及手脚现红点,即是病快要好的现象。 风痹厥痛。和莨菪三钱(炒),大草乌头、甘草各半两,五灵脂一两,共研为末。加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以螺青为衣。每服十丸,男子用菖蒲酒送下,女子用芫花汤送下。 久咳不止(痰有脓血)。用莨菪子五钱,先煮后炒,研细,加酥油如鸡收蛎的量,大枣七枚,同煎至油尽。取枣日食三枚。又方:取莨菪子三撮吞服,一天服五、六次,极验。 长期水泻。用干枣十个,去核,填入莨菪子,扎定,烧存性。每服一钱,粟米汤送下。 赤白痢。用大黄(煨)半两、莨菪子(炒黑)一撮,共研为末。每服一钱,米汤送下。 肠风下血。用莨菪子一升,晒干、捣烂、筛细;生姜半斤,取汁;同入银锅中加二升。一起煎成浓糖稀状,再倒入酒五升,慢火上进一步煎浓,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天早晨用酒送服三丸,视病情可增至五、七丸。安服有微热。勿惊异,病重的人服过三日,当有下泻病愈后,泻亦止。 脱肛不收。用莨菪子炒过,研为末,敷患处。 风牙虫牙。用莨菪子一撮,放在小口瓶内烧类。以小管引烟入病齿处。又方:把莨菪子装入瓶内,热汤淋药得气,吸入口中,药冷即换。有涎出,可吐去。 风毒咽肿或瘰疬咽肿,吞水不下。用莨菪子研为末,每服两小匙,水送下。极效。 乳痈坚硬。用新莨菪子半匙,清水一碗磅服。注意不得把药嚼破。 恶疮似癞,长期不愈。用莨菪子烧存性,研为末,敷患处。 跌打损伤。用莨菪子三工业区末,加羊油调涂伤处。
收藏 李时珍《本草纲目 · 草部 · 莨菪》
复制 李时珍《本草纲目 · 草部 · 莨菪》
类型:

本草纲目 · 石部 · 浮石

释名 亦名海石、水花。 气味 咸、平、无毒。李明诊认为性大寒。 主治 咳嗽不止。用浮石研细,煎水服,或和蜜做成丸子吞服。 消渴。用浮石、青黛等分,加麝香少许,共研细。每服一钱,温水送下。又方:浮石、蛤粉、蝉蜕,等分为末,加鲫鱼胆七个。每次调服三钱。 血淋砂淋,小便涩痛。用浮石粉二钱,生甘草煎汤调服。 疝气(阴茎缩小,阴囊肿大)。用木通、茯苓、麦门冬共煎为汤,每次送服浮石粉二钱。又方:浮石、香附,等分为末,每服二钱,姜汁送下。 耳底有脓。用浮石一两、没药一钱、麝香三分,共研细,吹入耳底。底前,须揩净耳底的脓汁。 下疳。用浮石(火煅、醋淬,反复数次)二两、金银花一两,共研细,每服二钱半,水煎服。病在唇边者,饭后服药;病在阴部者,饭前服药。患病已一年者,服药半年可愈。 背疮。用浮石半两、没药二钱半,共研为末,加醋、糊少许,做成丸子,如梧子大。如梧子大。每服六、七丸,临卧时服,冷酒送下。 各种恶疮。治法同上。 附方 浮石是一种较常用的中药。现在市面上卖的有两种:一种即浮石,为火山岩浆形成的石块;一种叫石花,乃石珊瑚类的骨骼。两种的药效相同。《本草纲目》所描述者是前一种。
收藏 李时珍《本草纲目 · 石部 · 浮石》
复制 李时珍《本草纲目 · 石部 · 浮石》
类型:

本草纲目 · 草部 · 黄岑

释名 腐肠、空肠、内虚、经芩、黄文、印头、苦督邮。内部实在的叫子芩、条芩、鼠芩。 气味 (根)苦、平、无毒(一称大寒)。 主治 男子五劳七伤、消渴不生肌肉,妇女带下、手足寒热,宜服“三黄丸”。随季节而不同。按上列三药的右诹,春季用量是:四两一三两一四两;夏季是:六两一一两一七两;秋季是:六两一三两一三两;冬季是:三两一五两一二两。配好后捣碎和蜜做成丸子,如乌豆大。每服五丸,渐增至七丸。一天服三次。一月后病愈。久服使人健壮。 胸部积热。用黄芩、黄连、黄蘖,等分为末。加蒸饼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二、三十丸,开水送下。此方名“三补丸”。 肤热如火烧,骨蒸(结核)痰嗽等。用黄芩一两,加水二杯,煎成一杯,一次服下。 肝热生翳。用黄芩一两、淡豉三两,共研为末。每服三钱,以熟猪肝裹着吃,温汤送下。一天服二次。忌食酒、面。 吐血、鼻血、下血。黄芩一两,研末,每取三钱,加水一碗,煎至六成,和渣一起温服。 血淋热痛。用黄芩一两,水煎,热服。 妇女绝经期的年龄已过,仍有月经或月经过多。用黄芩心二两,浸淘米水中七天,取出炙干再浸,如此七次,研细,加醋加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服,温酒送下。一天服二次。 安胎清热。用芩、白术,等分为末,调米汤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开水磅下。药中加神曲亦可。 产后血渴,饮水不止。用黄芩、麦门冬,等分为末,水煎,温服。 附方 黄芩的主要功用是: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安胎。本品“得酒,上行;得猪胆汁,除肝胆火;得柴胡,退寒热;得芍药,治下痢;得桑白皮,泻肺火;得白术,安胎。”
收藏 李时珍《本草纲目 · 草部 · 黄岑》
复制 李时珍《本草纲目 · 草部 · 黄岑》
类型: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校园文学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