煎服

本草纲目·草部·紫草

释名 紫丹、紫夭、此戾、藐、地血、鸦衔草。 气味 (根)苦、寒、无毒。 主治 婴童疹痘(将出未出、色赤便闭者可用本方,如痘已出而红活、大便利者则忌用)。用紫草二两,锉碎,泡在百沸汤一碗中,盖严勿使漏气。汤温后,服半合。改用煎服亦可。 痈疽便闭。用紫草、栝楼子等分,水煎服。 小便淋。用紫草一两,用成散剂,每服二钱,饭前服。井华水送下。 产后淋沥不净。治法同上。 恶虫咬伤。用紫草煎油涂搽。 附方 紫草的主要功能是:并凉血、和血,解毒、滑肠。近据报道,本品对绒毛膜上皮癌有抑制作用。
收藏 李时珍《本草纲目·草部·紫草》
复制 李时珍《本草纲目·草部·紫草》
类型:

本草纲目 · 草部 · 木莲

释名 薜荔、木馒头、鬼馒头。 气味 (叶)酸、平、无毒。(果实)甘、平、涩、无毒。 主治 遗精。用木莲(炒)、白牵牛,等分为末,每服二钱,米汤调下。 肾囊肿大。用木莲烧存性,研为末,酒送服二钱。又方:木莲子、小茴香,等分为末。每服二钱,空心服,酒送下。 大便下血。用木莲(烧)、枳壳(炒),等分为末。每服二钱,槐花酒送下。又方:用木莲,棕榈皮,各烧存性,加乌梅(去核)、粉草(炙),等分为末。每取二钱,加水一碗煎服。 脱肛。用木莲连皮、子切细,炒过,加茯苓、猪苓,等分为末。每服二钱,米汤送下。此方名“销阳丹”。亦治梦遗。 痈疸初起。用木莲四十九个,揩去毛,研细,酒化开,温服。作用与忍冬草相当。 乳汁不通。用木莲二个、猪前蹄一个,煮烂连汁服,一日即可通乳。 血淋。用木莲叶一握、甘草(炙)一分,每日小煎服。 白癜风、疥癣等。用木莲藤汁涂搽。
收藏 李时珍《本草纲目 · 草部 · 木莲》
复制 李时珍《本草纲目 · 草部 · 木莲》
类型:

本草纲目 · 草部 · 茈胡(柴胡)

释名 亦名地薰、芸蒿、山菜、茹草。 气味 (根)苦、平、无毒。 主治 伤寒余热(伤寒之后,体瘦肌热)。用柴胡四两、甘草一两,每用二钱,煎服。 小儿骨热(十五岁以下小儿遍身如火,盗汗、咳嗽、烦渴,日渐黄瘦)。用柴胡四两、丹砂三钱,共研为末,拌猪胆汁和饭蒸熟,做成丸子,如绿豆大。每服一丸,桃仁、乌梅汤送下。一天服三次。 虚劳发热。用柴胡、人参等分,每服三钱,加姜枣同水煎服。 湿热黄疸。用柴胡一两、甘草二钱半,白茅根一小把,加水一碗,煎至七成,适当分次服完。 眼睛昏暗。用柴胡二钱半、决明子七钱半,共研为末,人乳调匀,敷眼上。 积热下痢。用柴胡、黄芩等分,半酒半水煎至七成,待冷定后空心服下。
收藏 李时珍《本草纲目 · 草部 · 茈胡(柴胡)》
复制 李时珍《本草纲目 · 草部 · 茈胡(柴胡)》
类型:

本草纲目 · 草部 · 大青

气味 (茎、叶)苦、大寒、无毒。 主治 喉风喉痹。用大青叶捣汁灌服。 小儿口疮。用大青七钱五分、黄连五钱,加水三升,煮成一升服下。一天服二次,病愈为止。 热病下痢。用大青四两,甘草、赤石脂各三两,胶二两,鼓八合,加水一斗,煮成三升,分三次服。此方名“大青汤”。 热病发狂。用大青一两,阿胶、甘草各二钱半,鼓二合,分三次煎服。此方名“大青四物汤”。又方:大青七钱半,犀角二钱半,栀子十枚,鼓二撮,分二次煎服(每服以水一碗半,煎至八成)。此方名“犀角大青汤”。
收藏 李时珍《本草纲目 · 草部 · 大青》
复制 李时珍《本草纲目 · 草部 · 大青》
类型:

本草纲目 · 草部 · 术

释名 亦名山蓟、杨、蓟、马蓟、山姜、山连、吃力伽。术有白术、苍术两种。“古方二术通用,后人始有苍、白之分”。一般用“术”字,则指白术。 气味 甘、温、无毒。 主治 胸膈烦闷。用白术研细,每取一茶匙,白水送下。 五饮(一、留饮,水在胸部;二、癖饮,水在两胁下;三、痰饮,水在胃中;四、溢饮,水在五脏间;五、流饮,水在肠间。这些都是因为饮食胃寒,或饮茶过多所致)。用白术一斤、干姜(炮)半斤、桂心一斤,共研为末,和蜜成丸,如梧子大。每服二、三十丸,温水送下。此方名“倍术丸”。 四肢肿满。用白术三两,每服半两用口嚼碎,加大枣三枚,煎服。一天服三、四次。 中风口禁,不省人事。用白术四两,加酒三升,煮成一升,一次服完。 产后中寒,遍身冷直,口禁。不省人事,用白术四两、泽泻一两、生姜五钱,加水一升煎服。 头忽晕眩,四体消瘦,饮食无味,好食黄土。用白术三斤、曲三斤,捣乱筛净,加酒和丸,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一天服三次。忌食菘菜、桃、李、青鱼。 中湿骨痛。用白术一两,加酒三杯,煎成一杯,一次服完。不喝酒的人,可用水煎服。 小儿蒸热(脾虚人瘦,不思饮食)。用白术、白茯苓、白芍药各一两,甘草半两,加姜枣煎服。此方名“吃力伽散”。 皮疹。用白术研细,每服一茶匙,酒送下。 自汗不止。用白术末,每服一茶匙,酒送下。 盗汗。用白术四两,分别以一两同牡蛎炒,同石斛炒,同麦麸炒。共研为末。每服三钱,杰米汤送下。一天服三次。 产后呕吐。用白术一两二钱、生姜一两五钱,加酒和水各二升,煎成一升,分三次服。 脾虚胀满(脾气不和,冷气客于中,雍塞不通)。用白术二两、桔皮四两,共研为末,加酒加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饭前服,木香汤送下。此方名“宽中丸”。 脾虚泄泻。用白术五钱、芍药一两,共研为末,加米饭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米汤送下。一天服两次,冬月加肉豆蔻煨为末。 久泻肠滑。用白术(炒)、茯苓各一两,糯米(炒)二两,共研为末,加枣肉拌食或做成丸子服下。 小儿久泻(米谷不化,饮食不进)。用白术二钱半(炒过),加半夏曲二钱半、丁香半钱,共研为末,再加姜汁、面糊,做成丸子,如黍米大。按小儿年岁,酌量给服,米汤送下。 肠风痔漏、脱肛泻血,长期不愈。用白术一斤,黄土炒过,研细;另用干地黄半斤,在饭上蒸熟。两药捣和,如太干,可加酒少许。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十五丸,米汤送下。一服服三次。 妊妇束胎(按:束脂是指产期已到而迟迟不生)。用白术、枳壳(麸炒),等分为末,和饭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饭前服,温水送下。 牙长不休(渐至张口进食亦感困难,这叫“髓溢病”)。用白术煎汤漱口兼内服,有效。
收藏 李时珍《本草纲目 · 草部 · 术》
复制 李时珍《本草纲目 · 草部 · 术》
类型:

本草纲目 · 草部 · 秦艽

释名 艽,音交。亦名秦瓜,秦。 气味 苦、平、无毒。 主治 黄疸。用秦艽半两,浸酒半升中,空腹饮酒。有酒量的人服后易见效。又方:秦艽三两,牛乳一升,煮成七合,作两次服下。 暴泻、大渴、大饮。用秦艽二两、灸甘草半两,每服三钱,水煎服。 伤寒烦渴。用秦艽一两,在牛乳一碗中煎到六成,作两次服。 急劳烦热(身体酸疼,骨蒸潮热)。用秦艽、柴胡各一两,甘草五钱,研细。每服三钱,开水调下。 小儿骨蒸潮热,减食瘦弱。用秦艽、灸甘草各一两,每服一至二钱,水煎服。 小便艰难。用秦艽一两,水一碗,煎至六分,分两次服。又方:秦艽、冬葵子,等分为末,每服一小匙,酒送下。 胎动不安。用秦艽、灸甘草、炒鹿角胶各半两,共研为末,每服三钱,又水一大碗、糯米五十粒煎服。又方:秦艽、阿胶(炒)、艾叶,等分为末,每服三钱,以水一大碗、糯米五十粒煎服。 一切疮口不合。用秦艽研末敷上。
收藏 李时珍《本草纲目 · 草部 · 秦艽》
复制 李时珍《本草纲目 · 草部 · 秦艽》
类型:

本草纲目 · 草部 · 甘草

释名 亦名蜜甘、蜜草、美草、草、灵通、国老。 气味 (根)甘、平、无毒。 主治 伤寒咽痛(少阴症)。用甘草二两,蜜水灸过,加水二升,煮成一升半。每服五合,一天服两次。此方名“甘草汤”。 肺热喉痛(有灸热)。用炒甘草二两、桔梗(淘米水浸一夜)一两,加入阿胶半斤。每服五钱,水煎服。 肺痿(头昏眩,吐涎沫,小便频数,但不咳嗽)。用灸甘草四两、炮干姜二两,水三升,煮成一半,分几次服。此方名“甘草干姜汤”。 肺痿久嗽(恶寒发烧,骨节不适,嗽唾不止)。用灸甘草三两,研细。每日取一钱,童便三合调下。 小儿热嗽。用甘草二两,在猪胆汁中浸五天,取出灸后研细,和蜜做成丸子,如绿豆大。每服十丸,饭后服,薄荷汤送下。此方名“凉隔丸”。 婴儿初生便闭。用甘草、枳壳各一钱,水半碗煎服。 小儿撮口风。用甘草二钱半,煎服,令吐痰涎。再以乳汁点儿口中。 婴儿慢肝风(目涩、畏光、肿闭,甚至流血),用甘草一指长,猪胆汁灸过,研细。以米汁调少许灌下。 儿童遗尿。用大甘草头煎汤,每夜临睡前服之。 小儿尿中带血。用甘草一两二钱,加水六合,煎成二合。一岁儿一天服尽。 小儿干瘦。用甘草三两,灸焦,研细,和蜜成丸,如绿豆大。每服五丸,温水送下。一天服二次。 赤白痢。甘草一尺长,灸后劈破,以淡浆水一升半,煎至八合服下。 舌肿塞口(不治有生命危险)。用甘草煎成浓汤,热嗽,随时吐出涎汁。 口疮。用甘草二寸、白矾一块(如粟米大),同放口中细嚼,汁咽下。 背疽。用甘草三两,捣碎,加大麦粉九两,共研细。滴入好醋少许和开水不许,做成饼子,热敷疽上。冷了再换。未成脓者可内消,已成脓者早熟破。体虚的人可加服黄芪粥。又方:甘草一两,微灸,捣碎,浸入一升水中,经过一夜,搅水使起泡,把泡撇掉,只饮甘草水。 各种痈疽。用甘划三两,微灸,切细,浸入一半酒中;另取黑铅一片,熔汁投酒中,不久取出,反复九次。令病人饮此酒至醉,痈疽自渐愈。又方:甘草二斤,捶碎,水浸一夜,揉取浓汁,慢火熬成膏,收存罐中。每服一、二匙。此方名“国老膏”。消肿去毒,功效显著。 初起乳痈。用灸甘草二钱,新汲水煎服。外咂乳头,免致阻塞。 痘疮。用灸甘草、栝楼根等分,煎水服。 阴部垂痈(生于肛门前后,初发如松子大,渐如莲子,渐红肿如桃子。成脓破口,便难治好)。用甘划一两、溪水一碗,以小火慢慢蘸水灸之。自早至午,至水尽为度。劈开检视,甘草中心已有水润即可。取出细锉,再放入两碗酒中煎成一碗。温服。两剂之后,病热好转,但须经二十天,肿痛才会消尽。 阴部温痒。用甘草煎汤,一天洗三、五次。 冻疮发裂。先用甘草汤洗过,然后用黄连、黄、黄芩,共研为末,加水银粉、麻油调敷。 汤火伤。用甘草煎蜜涂搽。
收藏 李时珍《本草纲目 · 草部 · 甘草》
复制 李时珍《本草纲目 · 草部 · 甘草》
类型: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校园文学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