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理

望蓬莱 赠小童

诸童稚,谨意学文章。万事不令心散乱,忘情缄口养和光。开悟内丹方。 添清爽,一性转温良。大抵儒风并道理,若能运用两无妨。了了赴仙乡。
收藏 王处一《望蓬莱 赠小童》
复制 王处一《望蓬莱 赠小童》
类型:

匡山居

无才加性拙,道理合藏踪。 是处非深远,其山已万重。 经时邻境战,独夜隔云舂。 昨日泉中见,常鱼亦化龙。
收藏 尚颜《匡山居》
复制 尚颜《匡山居》
类型:

吴兴道中

黾勉荜门下,十年守一方。 胡为御舟者,挽我置此傍。 青山不肯尽,流水故意长。 虽云道理远,瓦樽有酒浆。
收藏 秦观《吴兴道中》
复制 秦观《吴兴道中》
类型:

正宫 · 叨叨令

一个空皮囊包裹着千重气,一个干骷髅顶戴着十分罪。为儿女使尽了拖刀计,为家私费尽了担山力。你省的也么哥,你省的也么哥,这一个长生道理何人会?
收藏 邓玉宾《正宫 · 叨叨令》
复制 邓玉宾《正宫 · 叨叨令》
类型:

童心说

龙洞山农叙《西厢》,末语云:“知者勿谓我尚有童心可也。”夫童心者,真心也。若以童心为不可,是以真心为不可也。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人而非真,全不复有初矣。 童子者,人之初也;童心者,心之初也。夫心之初,曷可失也?然童心胡然而遽失也。盖方其始也,有闻见从耳目而入,而以为主于其内而童心失。其长也,有道理从闻见而入,而以为主于其内而童心失。其久也,道理闻见日以益多,则所知所觉日以益广,于是焉又知美名之可好也,而务欲以扬之而童心失。知不美之名之可丑也,而务欲以掩之而童心失。夫道理闻见,皆自多读书识义理而来也。古之圣人,曷尝不读书哉。然纵不读书,童心固自在也;纵多读书,亦以护此童心而使之勿失焉耳,非若学者反以多读书识义理而反障之也。夫学者既以多读书识义理障其童心矣,圣人又何用多著书立言以障学人为耶?童心既障,于是发而为言语,则言语不由衷;见而为政事,则政事无根柢;著而为文辞,则文辞不能达。非内含于章美也,非笃实生辉光也,欲求一句有德之言,卒不可得,所以者何?以童心既障,而以从外入者闻见道理为之心也。 夫既以闻见道理为心矣,则所言者皆闻见道理之言,非童心自出之言也,言虽工,于我何与?岂非以假人言假言,而事假事、文假文乎!盖其人既假,则无所不假矣。由是而以假言与假人言,则假人喜;以假事与假人道,则假人喜;以假文与假人谈,则假人喜。无所不假,则无所不喜。满场是假,矮人何辩也。然则虽有天下之至文,其湮灭于假人而不尽见于后世者,又岂少哉!何也?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出于童心焉者也。苟童心常存,则道理不行,闻见不立,无时不文,无人不文,无一样创制体格文字而非文者。诗何必古《选》,文何必先秦,降而为六朝,变而为近体,又变而为传奇,变而为院本,为杂剧,为《西厢曲》,为《水浒传》,为今之举子业,皆古今至文,不可得而时势先后论也。故吾因是而有感于童心者之自文也,更说什么六经,更说什么《语》、《孟》乎! 夫六经、《语》、《孟》,非其史官过为褒崇之词,则其臣子极为赞美之语,又不然,则其迂阔门徒、懵懂弟子,记忆师说,有头无尾,得后遗前,随其所见,笔之于书。后学不察,便谓出自圣人之口也,决定目之为经矣,孰知其大半非圣人之言乎?纵出自圣人,要亦有为而发,不过因病发药,随时处方,以救此一等懵懂弟子,迂阔门徒云耳。医药假病,方难定执,是岂可遽以为万世之至论乎?然则六经、《语》、《孟》,乃道学之口实,假人之渊薮也,断断乎其不可以语于童心之言明矣。呜呼!吾又安得真正大圣人童心未曾失者而与之一言文哉!
收藏 李贽《童心说》
复制 李贽《童心说》
类型:

寄题邹氏观梅亭二首 其二

诗人爱梅说道理,弄影团香未觉难。 枝上乾坤参得透,不妨来此倚阑干。
收藏 萧立之《寄题邹氏观梅亭二首 其二》
复制 萧立之《寄题邹氏观梅亭二首 其二》
类型:

读史偶作二首

由来识后技无他,江左人材气象豪。 道理明时身自俯,见闻溢处趾空高。
收藏 陈藻《读史偶作二首》
复制 陈藻《读史偶作二首》
类型:

题正心斋

涵养工夫敬是宜,鉴空之体本如斯。 须知道理平铺在,顺应何容一点私。
收藏 吴与弼《题正心斋》
复制 吴与弼《题正心斋》
类型:

溪上偶成

偶尔闲行绕碧溪,梅花开处咏多时。 固知道理平铺在,方寸何容半点私。
收藏 吴与弼《溪上偶成》
复制 吴与弼《溪上偶成》
类型:

传习录 · 卷下 · 门人黄省曾录 · 二十九

问:“大人与物同体,如何《大学》又说个厚薄?” 先生曰:“惟是道理自有厚薄。比如身是一体,把手足捍头目,岂是偏要薄手足?其道理合如此。禽兽与草木同是爱的,把草木去养禽兽,又忍得;人与禽兽同是爱的,宰禽兽以养亲与供祭祀、燕宾客,心又忍得;至亲与路人同是爱的,如箪食豆羹,得则生,不得则死,不能两全,宁救至亲,不救路人,心又忍得;这是道理合该如此。及至吾身与至亲,更不得分别彼此厚薄。盖以仁民爱物皆从此出,此处可忍,更无所不忍矣。《大学》所谓厚薄,是良知上自然的条理,不可逾越,此便谓之义;顺这个条理,便谓之礼;知此条理,便谓之智;终始是这个条理,便谓之信。”
收藏 王守仁《传习录 · 卷下 · 门人黄省曾录 · 二十九》
复制 王守仁《传习录 · 卷下 · 门人黄省曾录 · 二十九》
类型: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校园文学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