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意

次韵择之将近丰城有作

老矣身如万斛舟,长风破浪若为收。 江山若有逢迎意,到处何妨为少留。
收藏 朱熹《次韵择之将近丰城有作》
复制 朱熹《次韵择之将近丰城有作》
类型:

青玉案 · 沈家姬卯娘善度曲戏咏卯字

花前举乐何须忌,薄晓曈曈初丽。启户逢君娇不语。 三秋兔魄,平分留影,垂柳东边去。 镂成新玉刚为字,十二时中排第四。中酒嫌人知也未,芳名检点,春光已半,会取相迎意。
收藏 曹溶《青玉案 · 沈家姬卯娘善度曲戏咏卯字》
复制 曹溶《青玉案 · 沈家姬卯娘善度曲戏咏卯字》
类型:

寄题五老峰

庐岳岧峣隐列仙,五峰离立蔚蓝天。 玉膏瑶草襟期外,白鹤青牛謦欬边。 极目蓬莱惟一气,共餐沆瀣自何年。 终期振策三梁上,宾主逢迎意俨然。
收藏 郝维讷《寄题五老峰》
复制 郝维讷《寄题五老峰》
类型:

传习录 · 卷中 · 答陆原静书 · 十三

来书云:“佛氏又有‘常提念头’之说,其犹孟子所谓‘必有事’,夫子所谓‘致良知’之说乎?其即‘常惺惺,常记得,常知得,常存得’者乎?于此念头提在之时,而事至物来,应之必有其道。但恐此念头提起时少,放下时多,则功夫间断耳。且念头放失,多因私欲客气之动而始,忽然惊醒而后提,其放而未提之间,心之昏杂多不自觉。今欲日精日明,常提不放,以何道乎?只此常提不放,即全功乎?抑于常提不放之中,更宜加省克之功乎?虽曰常提不放,而不加戒惧克治之功,恐私欲不去;若加戒惧克治之功焉,又为‘思善’之事,而于‘本来面目’又未达一间也。如之何则可?” 戒惧克治即是“常提不放”之功,即是“必有事焉”,岂有两事邪?此节所问,前一段已自说得分晓,末后却是自生迷惑,说得支离,及有“本来面目未达一间”之疑,都是自私自利、将迎意必之为病,去此病,自无此疑矣。
收藏 王守仁《传习录 · 卷中 · 答陆原静书 · 十三》
复制 王守仁《传习录 · 卷中 · 答陆原静书 · 十三》
类型:

传习录 · 卷中 · 答陆原静书 · 十一

来书云:“养生以清心寡欲为要。夫清心寡欲,作圣之功毕矣。然欲寡则心自清,清心非舍弃人事而独居求静之谓也。盖欲使此心纯乎天理,而无一毫人欲之私耳。今欲为此之功,而随人欲生而克之,则病根常在,未免灭于东而生于西。若欲刊剥洗荡于众欲未萌之先,则又无所用其力,徒使此心之不清。且欲未萌而搜剔以求去之,是犹引犬上堂而逐之也,愈不可矣。” 必欲此心纯乎天理,而无一毫人欲之私,此作圣之功也。必欲此心纯乎天理,而无一毫人欲之私,非防于未萌之先而克于方萌之际不能也。防于未萌之先而克于方萌之际,此正《中庸》“戒慎恐惧”、《大学》“致知格物”之功,舍此之外,无别功矣。夫谓“灭于东而生于西”“引犬上堂而逐之”者,是自私自利、将迎意必之为累,而非克制洗荡之为患也。今曰“养生以清心寡欲为要”,只“养生”二字,便是自私自利、将迎意必之根。有此病根潜伏于中,宜其有“灭于东而生于西”“引犬上堂而逐之之”患也。
收藏 王守仁《传习录 · 卷中 · 答陆原静书 · 十一》
复制 王守仁《传习录 · 卷中 · 答陆原静书 · 十一》
类型:

传习录 · 卷中 · 答陆原静书 · 十七

来书云:“《大学》以‘心有好乐、忿鉣、忧患、恐惧’为‘不得其正’,而程子亦谓‘圣人情顺万事而无情’。所谓有者,《传习录》中以病疟譬之,极精切矣。若程子之言,则是圣人之情不生于心而生于物也,何谓耶?且事感而情应,则是是非非可以就格。事或未感时,谓之有则未形也,谓之无则病根在有无之间,何以致吾知乎?学务无情,累虽轻,而出儒入佛矣,可乎?” 圣人致知之功,至诚无息。其良知之体,皦如明镜,略无纤翳,妍媸之来,随物见形,而明镜曾无留染,所谓“情顺万事而无情”也。“无所住而生其心”,佛氏曾有是言,未为非也。明镜之应物,妍者妍,媸者媸,一照而皆真,即是生其心处,妍者妍,媸者媸,一过而不留,即是无所住处。病疟之喻,既已见其精切,则此节所问可以释然。病疟之人,疟虽未发,而病根自在,则亦安可以其疟之未发而遂忘其服药调理之功乎?若必待疟发而服药调理,则既晚矣。致知之功,无间于有事无事,而岂论于病之已发、未发邪?大抵原静所疑,前后虽若不一,然皆起于自私自利、将迎意必之为祟。此根一去,则前后所疑,自将冰消雾释,有不待于问辨者矣。
收藏 王守仁《传习录 · 卷中 · 答陆原静书 · 十七》
复制 王守仁《传习录 · 卷中 · 答陆原静书 · 十七》
类型:

传习录 · 卷中 · 答陆原静书 · 十二

来书云:“佛氏于‘不思善、不思恶时认本来面目’,于吾儒‘随物而格’之功不同。吾若于不思善、不思恶时用致知之功,则已涉于思善矣。欲善恶不思,而心之良知清静自在,惟有寐而方醒之时耳,斯正孟子‘夜气’之说。但于斯光景不能久,倏忽之际,思虑已生。不知用功久者,其常寐初醒而思未起之时否乎?今澄欲求宁静,愈不宁静;欲念无生,则念愈生。如之何而能使此心前念易灭,后念不生,良知独显,而与造物者游乎?” “不思善、不思恶时,认本来面目”,此佛氏为未识本来面目者设此方便。本来面目即吾圣门所谓良知,今既认得良知明白,即已不消如此说矣。 “随物而格”是致知之功,即佛氏之“常惺惺”,亦是常存他本来面目耳。体段功夫大略相似,但佛氏有个自私自利之心,所以便有不同耳。今欲善恶不思,而心之良知清静自在,此便有自私自利、将迎意必之心,所以有“不思善、不思恶时,用致知之功,则已涉于思善”之患。孟子说“夜气”,亦只是为失其良心之人指出个良心萌动处,使他从此培养将去。今已知得良知明白,常用致知之功,即已不消说“夜气”,却是得兔后不知守兔,而仍去守株,兔将复失之矣。欲求宁静,欲念无生,此正是自私自利、将迎意必之病,是以念愈生而愈不宁静。良知只是一个良知,而善恶自辨,更有何善何恶可思?良知之体本自宁静,今却又添一个求宁静;本自生生,今却又添一个欲无生,非独圣门致知之功不如此,虽佛氏之学亦未如此将迎意必也。只是一念良知,彻头彻尾,无始无终,即是前念不灭,后念不生。今却欲前念易灭,而后念不生,是佛氏所谓“断灭种性”,入于槁木死灰之谓矣。
收藏 王守仁《传习录 · 卷中 · 答陆原静书 · 十二》
复制 王守仁《传习录 · 卷中 · 答陆原静书 · 十二》
类型:

次韵酬德水见赠

苍黄被急徵,性命落片纸。 昔为头上巾,今为足下履。 感君逢迎意,缠绵入骨髓。 炙眉忘艰辛,抗言论文史。 半生历坎陷,刺刺正坐此。 逆人吐刺芒,爱我甘疢美。 辟如中风走,暂息聊复耳。 惭无席上珍,视彼椟中毁。 志士思风雨,瞽史知星纪。 矢诗敢遂歌,聊以复吾子。
收藏 钱谦益《次韵酬德水见赠》
复制 钱谦益《次韵酬德水见赠》
类型:

佛日东游答欧奏孚陈皖公

西方传佛日,东去访仙山。 五十未闻道,江湖稀闭关。 苍烟奔急翼,霁景媚衰颜。 君问逢迎意,方将乞大还。
收藏 陈子升《佛日东游答欧奏孚陈皖公》
复制 陈子升《佛日东游答欧奏孚陈皖公》
类型:

山房晚坐

山中初病起,三宿远公房。 避俗寻莲社,全生礼药王。 泉流穿涧冷,花落染尘香。 对此逍遥坐,将迎意尽忘。
收藏 郭谏臣《山房晚坐》
复制 郭谏臣《山房晚坐》
类型: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校园文学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