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文

桂州新城记

侬智高反南方,出入十有二州。十有二州之守吏,或死或不死,而无一人能守其州者。岂其材皆不足欤?盖夫城郭之不设,甲兵之不戒,虽有智勇,犹不能以胜一日之变也。唯天子亦以为任其罪者不独守吏,故特推恩褒广死节,而一切贷其失职。于是遂推选士大夫所论以为能者,付之经略,而今尚书户部侍郎余公靖当广西焉。寇平之明年,蛮越接和,乃大城桂州。其方六里,其木、甓、瓦、石之材,以枚数之,至四百万有奇。用人之力,以工数之,至一十馀万。凡所以守之具,无一求而有不给者焉。以至和元年八月始作,而以二年之六月成。夫其为役亦大矣。盖公之信于民也久,而费之欲以卫其材,劳之欲以休其力,以故为是有大费与大劳,而人莫或以为勤也。 古者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之礼失,则夷狄横而窥中国。方是时,中国非无城郭也,卒于陵夷、毁顿、陷灭而不救。然则城郭者,先王有之,而非所以恃而为存也。及至喟然觉寤,兴起旧政,则城郭之修也,又不敢以为后。盖有其患而图之无其具,有其具而守之非其人,有其人而治之无其法,能以久存而无败者,皆未之闻也。故文王之兴也,有四夷之难,则城于朔方,而以南仲;宣王之起也,有诸侯之患,则城于东方,而以仲山甫。此二臣之德,协于其君,于为国之本末与其所先后,可谓知之矣。虑之以悄悄之劳,而发赫赫之名,承之以翼翼之勤,而续明明之功,卒所以攘戎夷而中国以全安者,盖其君臣如此,而守卫之有其具也。今余公亦以文武之材,当明天子承平日久、欲补弊立废之时,镇抚一方,修捍其民,其勤于今,与周之有南仲、仲山甫盖等矣,是宜有纪也。故其将吏相与谋而来取文,将刻之城隅,而以告后之人焉。至和二年九月丙辰,群牧判官、太常博士王某记。
收藏 王安石《桂州新城记》
复制 王安石《桂州新城记》
类型:

孟子 · 第十一卷 · 告子上 · 第六节

孟子
公都子曰:“告子曰:‘性无善无不善也。’或曰:‘性可以为善,可以为不善;是故文武兴,则民好善;幽厉兴,则民好暴。’或曰:‘有性善,有性不善;是故以尧为君而有象,以瞽瞍为父而有舜;以纣为兄之子且以为君,而有微子启、王子比干。’今曰‘性善’,然则彼皆非与?” 孟子曰:“乃若其情,则可以为善矣,乃所谓善也。若夫为不善,非才之罪也。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故曰:‘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或相倍蓰而无算者,不能尽其才者也。诗曰:‘天生蒸民,有物有则。民之秉夷,好是懿德。’孔子曰:‘为此诗者,其知道乎!故有物必有则,民之秉夷也,故好是懿德。’”
收藏 孟子《孟子 · 第十一卷 · 告子上 · 第六节 》
复制 孟子《孟子 · 第十一卷 · 告子上 · 第六节 》
类型:

里人俞退翁自号南山南菊逸尝赋诗以道其志继有和者一日示两钜编则有故文丞相长句冠于其首盖君谒丞相于燕京时所赠也谨次韵以归之

山人旧隐南山南,家具惟存赋诗笔。 瓮浮清酝夜□云,菊泛寒香秋满室。 模放已逼东篱真,经营况似南村宅。 懒从乾藓洒窗户,豪厌湿云黏几席。 铜鞭敲□秋韵铿,蕙帐围寒晓光寂。 张公十策未风云,周家六典姑泉石。 此与渊明亦何似,似处难将语凡客。 世间尘土涴人衣,明日云深惆怅极。
收藏 汪炎昶《里人俞退翁自号南山南菊逸尝赋诗以道其志继有和者一日示两钜编则有故文丞相长句冠于其首盖君谒丞相于燕京时所赠也谨次韵以归之》
复制 汪炎昶《里人俞退翁自号南山南菊逸尝赋诗以道其志继有和者一日示两钜编则有故文丞相长句冠于其首盖君谒丞相于燕京时所赠也谨次韵以归之》
类型:

故文安郡君刘氏挽词 其二

愿力坚如母,翛然亦坐忘。 羞兰虚孝养,偕老误荣光。 净域端何许,遗经只自香。 它年盛追赠,犹得贲馀芳。
收藏 邹浩《故文安郡君刘氏挽词 其二》
复制 邹浩《故文安郡君刘氏挽词 其二》
类型:

题李生壁

余始得李生于河中,今相遇于下邳,自始及今,十四年矣。始相见,吾与之皆未冠,未通人事,追思多有可笑者,与生皆然也。今者相遇,皆有妻子,昔时无度量之心,宁复可有是?生之为交,何其近古人也。是来也,余黜于徐州,将西居于洛阳,泛舟于清泠池,泊于文雅台下。西望商丘,东望修竹园,入微子庙,求邹阳、枚叔、司马相如之故文。久立于庙陛间,悲《那颂》之不作于是者已久。陇西李翱、太原王涯、上谷侯喜,实同与焉。贞元十六年五月十四日,昌黎韩愈书。
收藏 韩愈《题李生壁》
复制 韩愈《题李生壁》
类型:

故文安郡君刘氏挽词 其一

鹫峰成记别,聊现大家身。瞬目超尘劫,随方得本真。 忘忧残旧草,供祭冷初蘋。独有闺门泪,潸然冬复春。
收藏 邹浩《故文安郡君刘氏挽词 其一》
复制 邹浩《故文安郡君刘氏挽词 其一》
类型: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校园文学诗词